基于ICESat数据的南极冰盖DEM插值方法比较及精度分析

被引:10
作者
袁乐先
李斐
张胜凯
肖峰
杨元德
鄂栋臣
机构
[1] 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南极冰盖; 数字高程模型; 插值方法; ICESat;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南极数字高程模型(DEM)是从事南极地学和环境变化研究的基础.内插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的重要技术点,插值方法有多种,根据不同的适用情况,不同的插值方法各有优劣.利用克里格、距离反权、三角网剖分、最小曲率以及移动平均5种插值方法分别建立南极冰盖小范围区域的DEM,通过抽取部分观测数据作为验证值对各插值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克里格插值方法的可靠性最好,稳定性最高.然后,利用克里格插值方法,基于ICESat测高卫星的GLA12数据建立了南极冰盖的DEM.由于南极大陆实测数据有限,缺乏对DEM的检核.为了分析所建DEM的可靠性,利用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所采集的GPS实测数据,对所建立的DEM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显示,DEM在坡度较缓的南极内陆冰盖区域精度较高,符合度在3 m以内;距离卫星轨道越近的区域精度越高,可达到1 m以内.在坡度较大,高程变化较为显著的区域如沿海地区,精度较低,差距最大的点超过40 m.
引用
收藏
页码:946 / 95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四种南极数字高程模型的精度比较与分析 [J].
肖峰 ;
张胜凯 ;
鄂栋臣 ;
李斐 ;
郝卫峰 ;
袁乐先 .
冰川冻土, 2014, (03) :640-648
[2]   格陵兰冰盖表面消融研究进展 [J].
杨康 .
冰川冻土, 2013, (01) :101-109
[3]   多源DEM和多时相遥感影像监测冰川体积变化——以青藏高原那木纳尼峰地区为例 [J].
王祎婷 ;
陈秀万 ;
柏延臣 ;
黎新亮 .
冰川冻土, 2010, 32 (01) :126-132
[4]   ICESat卫星及其在南极Dome A地区的应用 [J].
鄂栋臣 ;
徐莹 ;
张小红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7, (12) :1139-1142
[5]   南极数字高程模型研究进展 [J].
张胜凯 ;
鄂栋臣 ;
周春霞 ;
沈强 .
极地研究, 2006, (04) :301-309
[6]   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10年回顾与展望 [J].
秦大河 ;
任贾文 ;
康世昌 .
冰川冻土, 1998, (03) :35-40
[7]  
南极冰川学[M]. 科学出版社 , 秦大河, 2001
[8]  
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M]. 测绘出版社 , 翟国君等著, 2000
[9]  
A new 1 k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of Antarctica derived from combined radar and laser data – Part 2: Validation and error estimates[J] . Griggs J. A.,Bamber J. L..The Cryosphere . 2009 (4)
[10]  
A new 1 km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of the Antarctic derived from combined satellite radar and laser data – Part 1: Data and methods[J] . Bamber J. L.,Gomez-Dans J. L.,Griggs J. A..The Cryosphere . 200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