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鄂拉山地区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被引:54
作者
宋治杰,张汉文,李文明,张心广,王维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青海省地质三队
关键词
铜多金属,成矿条件,成矿模式,鄂拉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2(244) [];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青海鄂拉山地区为海南三叠纪沉积盆地西缘的北北西向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带,其交切柴达木地台边缘东昆仑近东西向构造。其中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盆地裂陷和陆内俯冲一滑脱造山期。盆地裂陷后期(T2)海相基性火山岩喷发前,热水活动形成了铜峪沟铜矿床,同时也形成了区域性含Cu等成矿元素高的“矿源层”;在造山期(T2未-T3),通过区域动热变质和岩浆气液交代,形成日龙沟沉积-变质锡多金属矿床、赛什塘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铜矿床、索拉沟多金属矿床及尕科合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式含铜银砷矿床和什多龙铅锌矿床.文中扼要地阐述了矿床受地层、岩浆岩、构造及交代岩控制的特点,强调鄂拉山地区的南段,既是北北西断裂与东西向基底断裂交汇部位,有利于海底热水成矿,同时这里还是陆壳俯冲-滑脱构造强烈地段,对变质和岩浆热液有集、迁移和储存也较有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4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