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圈地区的地壳厚度及泊松比

被引:46
作者
王峻
刘启元
陈九辉
李顺成
郭飚
李昱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首都圈; 地震构造; 接收函数; 泊松比; 地壳厚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2~2003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台阵实验室以唐山大震区为中心布设的40个流动宽频带地震台站和首都圈数字台网的107个固定台站的远震数据,采用接收函数叠加搜索方法测定了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和平均泊松比.综合利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的宽频带和短周期台站,以及流动地震台阵的观测数据,使我们的结果具有较前人更好的空间分辨率,为我们研究首都圈地壳的变形及其与地震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平台.结果表明:(1)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具有明显的横向分块特征,并与断层切割的地质块体有较好的相关性,地壳厚度变化形成了由涵盖北京—三河—唐山的NE向地壳厚度变化过渡带与张家口—北京—天津的NW向壳幔界面凹陷带构成的交汇构造,后者与所谓的张家口—渤海地震带基本吻合,而且本文给出的深部构造背景与首都圈地区的NE向和NW向地震带的交汇特征相吻合;(2)首都圈地区地壳厚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区域内地壳厚度的变化达15km.其中,台站SZJ下方地壳厚度达到43.8km,而台站BDH下方地壳厚度仅为28.8km,总体上研究区西北侧的张家口—怀来地区的地壳厚度较大(~40km),而唐山以东地区地壳较薄(28~32km);(3)研究区地壳的平均泊松比值为0.26左右,其最大值偏离泊松介质(σ=0.25)21%以上,而最小值偏离标准泊松比值9.6%,北京周边地区被高泊松比的介质环绕,而唐山东侧为低泊松比介质,地壳泊松比的分布特征反映了华北克拉通裂解过程中地幔物质的侵入;(4)研究区中强地震大多发生在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变化的陡变带,且偏于低泊松比的一侧,首都圈地震的成因仅考虑由于板块作用引起的水平应力场是不够的,有必要充分重视由于上地幔变形引起的地壳垂直变形和上地幔物质侵入造成的地壳变形运动与热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孕震环境:密集地震台阵观测得到的结果 [J].
刘启元 ;
王峻 ;
陈九辉 ;
李顺成 ;
郭飚 .
地学前缘, 2007, (06) :205-213
[2]   首都圈地区横波分裂与地壳应力场特征 [J].
赖院根 ;
刘启元 ;
陈九辉 ;
刘洁 ;
李顺成 ;
郭飙 ;
黄志斌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1) :189-196
[3]   首都圈地壳网格化三维结构 [J].
嘉世旭 ;
齐诚 ;
王夫运 ;
陈棋福 ;
张先康 ;
陈顒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6) :103-111
[4]   渤海湾盆地北西盆山边界地区泊松比分布 [J].
许卫卫 ;
郑天愉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077-1084
[5]   首都圈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细结构与强震孕育的深部构造环境 [J].
黄金莉 ;
赵大鹏 .
科学通报, 2005, (04) :348-355
[6]   分离三分量远震接收函数的多道最大或然性反褶积方法 [J].
刘启元 ;
Rainer Kind .
地震地质, 2004, (03) :416-425
[7]   京津唐地区中上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 [J].
于湘伟 ;
陈运泰 ;
王培德 ;
不详 .
地震学报 , 2003, (01) :1-14
[8]   中国活动构造基本特征 [J].
邓起东 ;
张培震 ;
冉勇康 ;
杨晓平 ;
闵伟 ;
楚全芝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2) :1020-1030+1057
[9]   多条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联合反演首都圈三维地壳结构 [J].
李松林 ;
张先康 ;
宋占隆 ;
石金虎 ;
邓宏钊 ;
杨健 ;
张成科 ;
任青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1, (03) :360-368+438
[10]   延怀盆地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的宽频带地震台阵研究 [J].
刘启元 ;
李顺成 ;
沈扬 ;
陈九辉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6) :763-772+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