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瓦纳古陆与太平洋古陆在中国西南部的分界及其相关地体的缝合时代

被引:10
作者
郭福祥
机构
[1]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
关键词
地体; 龙木错; 上古生界; 北澜沧江; 西南部; 太平洋古陆; 微板块; 缝合带; 分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区分出中国西南晚古生代以来的两组地体。一组由冈玛错、拉萨、萨迦、腾冲和保山诸地体构成,其共同特点是拥有冈瓦纳相石炭-二叠纪冰筏含砾碎屑岩建造和冷水动物群。另一组包括昌宁-孟连、双江-澜沧、昌都和巴颜喀拉诸地体,以具有华夏植物群和太平洋型筵类的扬子型上古生界为特色。以此为依据,确认两组地体之间的龙木错-双湖-丁青-北澜沧江-柯街-孟定缝合带为冈瓦纳古陆与太平洋古陆在中国西南的分界。根据沉积建造和亚洲侏罗-白垩纪非海相地方性双壳类依次向西南迁移,讨论了该缝合带及分界线西南的一些地体的缝合时代。早侏罗世初,拉萨复合地体中的聂荣一索县地体和保山地体首先与亚洲大陆缝合;早白垩世(Neocomian)末,冈玛错、拉萨和腾冲地体同亚洲大陆碰撞。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二叠—三叠纪两大型弧后扩张盆地及其相关问题 [J].
郭福祥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89, (01) :15-24
[2]   滇西上古生界分区和板块构造 [J].
郭福祥 .
云南地质, 1985, (03) :217-233
[3]   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初步分析 [J].
黄汲清 ;
陈国铭 ;
陈炳蔚 .
地质学报, 1984, (01) :1-17
[4]   西藏阿里日土县宽铰蛤(Eurydesma)动物群的发现及其生物地理区系意义 [J].
刘本培 ;
崔新省 .
地球科学, 1983, (01) :79-92+181
[5]   试论西藏地质幧造分区问题 [J].
王鸿祯 .
地球科学, 1983, (01)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