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油松造林密度对油松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34
作者
孙书存
高贤明
包维楷
王中磊
机构
[1] 南京大学生物系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
[5] 北京
[6] 成都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油松; 密度效应; 物种多样性; 可持续林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 [针叶树类];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调查了岷江上游 20a龄油松人工林样方 17个(20m×20m),测定了油松生长参数、林下植被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盖度,以分析油松生长和群落结构变化的密度效应.结果发现:油松高度生长随密度增大而增加,在密度 2 500~3 500hm-2时达最大,随后下降;胸径生长在 2 200~2 800hm-2时达到最大,随后下降.油松单位面积生物量由低及高,在 3 500~4 000hm-2达到最大,随后稍有下降;而个体平均生物量约在 2 500hm-2时最大.随着油松盖度的上升,灌木层盖度开始下降,林下散射光增加,导致草本层盖度上升,中等密度时 (2 500~3 500hm-2 )油松林乔灌草层次盖度配置较为合理;物种丰富度与油松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但不同密度油松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无一定规律.因此,如果不以追求生物量最大化为单一目标,中等密度(2 500 3 500hm-2 )的油松林具有较好的群落结构配置、较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和种群更新能力,符合可持续林业发展的要求. 图 3参 19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3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