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23
作者
林斌
殷浩
汤兴华
余天泰
陈日齐
刘献祥
机构
[1] 福建省南平市中医院
[2] 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
[3] 福州大学
关键词
牵引;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钩椎关节; 有限元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18.01 [生物力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牵引治疗 CSA的作用机理 ,并提出牵引的合理角度 ,为临床防治 CSA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建立完整的颈段脊柱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 ,对前屈、后伸 0°~ 30°共 1 1种不同牵引体位下的钩椎关节应力分布及横突位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钩椎关节所受应力主要为纵轴上的压应力 ,力值以 C5~ 6、C6~ 7为较大 ,横突间距离稍有减少 ,在牵引作用下 ,钩椎压应力可转变为拉应力 ,横突间距可拉大 ,且随角度的加大而逐渐加大。结论 :颈椎牵引早期应在 0°~ 1 0°下 ,后期应结合临床、影像学诊断选择合适的角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国内研究进展 [J].
刘献祥 .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9, (01) :56-58
[2]   中医推拿间歇拔伸颈椎应力分析及对VBI即时作用观察 [J].
许世雄,李信安,房敏,严隽陶,顾慎为 .
医用生物力学, 1996, (02) :71-77
[3]   Luschka关节及其与颈椎病的关系 [J].
燕铁斌 ;
吴毅文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1991, (01) :69-71
[4]  
实用脊柱病学[M].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潘之清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