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15
作者
李占东 [1 ]
李阳 [2 ]
张海翔 [3 ]
陈志巍 [4 ]
彭政 [51 ]
机构
[1]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油厂
[3]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三采油厂
关键词
储盖组合; 油气输导; 成藏条件; 大磨拐河组; 乌尔逊—贝尔凹陷; 海拉尔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运用地层学、构造地质以及成藏系统等理论和方法,系统阐述乌尔逊—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油气成藏条件。凹陷断裂经历了铜钵庙组—大磨拐河组沉积期的伸展变形、伊敏组沉积期的走滑变形和青元岗组沉积期—古近纪末期的强烈反转变形3个阶段。大磨拐河组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和15个砂岩组,各个时期控制着不同沉积演化过程。大磨拐河组原油来源于南屯组,与南一段关系密切,存在2种油气运移方式:1)当断距大于300m时,南屯组生油源岩与大磨拐河组储层对接,从而构成直接侧向运移的旁生侧储型油藏;2)油沿(不整合面)油源断层自南屯组向上垂向运移至大磨拐河组,再短距离侧向运移形成下生上储型油藏,总结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地层及岩性—构造4大类。
引用
收藏
页码:480 / 487+494 +49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屯组优质烃源岩发育特征 [J].
刘新颖 ;
邓宏文 ;
邸永香 ;
高晓鹏 ;
王金奎 ;
龙国清 .
石油实验地质, 2009, 31 (01) :68-73
[2]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源及油气运移研究 [J].
霍秋立 ;
汪振英 ;
李敏 ;
付丽 ;
冯大晨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6, (03) :377-383
[3]   伸展断陷盆地的演化特征——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例 [J].
沈华 ;
李春柏 ;
陈发景 ;
尹微 ;
张宇 .
现代地质, 2005, (02) :287-294
[4]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的油气运聚分析 [J].
王家亮 ;
张金川 ;
张杰 ;
李建民 ;
王运增 .
现代地质, 2003, (04) :459-465
[5]   乌尔逊-贝尔断陷油气藏类型与勘探方法探讨 [J].
张吉光 ;
彭苏萍 ;
张宝玺 ;
林景晔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2, (03) :48-50
[6]   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北部白垩系南屯组层序界面识别与地层格架研究 [J].
李占东 ;
卢双舫 ;
周件林 .
地层学杂志, 2009, (02) :169-176
[7]   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层序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J].
李军辉 ;
卢双舫 ;
柳成志 ;
李占东 ;
肖佃师 ;
孙海雷 .
沉积学报, 2009, 27 (02) :306-311
[8]   构造因素对地震剖面视频率的影响——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为例 [J].
王雪峰 ;
李忠权 ;
蒙启安 ;
朱德丰 ;
杭文燕 ;
陈均亮 .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32 (01) :87-92
[9]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控制 [J].
李占东 ;
张明学 ;
胡玉双 ;
刘淑芬 ;
付晓飞 ;
卢双舫 ;
王国雷 ;
张天垚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 10 (09) :2066-2074+2078
[10]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
刘志宏 ;
任延广 ;
李春柏 ;
柳行军 ;
张宏 ;
万传彪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 (02) :15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