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松辽盆地昌德气藏有效聚气量研究
被引:5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付广
杨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杨勉
薛永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薛永超
机构
:
[1]
大庆石油学院
来源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
1999年
/ 02期
关键词
:
昌德气藏,供气单元,有效排气量,有效运移气量,有效聚集气量,主要聚气期;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根据气势场分布特征,确定气藏的供气单元,在其历史演化恢复的基础上,利用生、留、排烃量计算气藏供气单元各地质时期的排气量,并取其游离相排气量作为有效排气量,通过确定区域性盖层的形成时期,将其形成之后的有效排气量作为气藏的有效运移气量,再将扣除天然气在运移途中的围岩吸附,孔隙水溶和扩散损失量后的有效运移气量作为气藏的有效聚集气量。将上述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昌德气藏的有效聚集气量的研究中,结果表明昌德气藏各地质时期共获得31513×108m3的有效聚集气量。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沉积时期是该气藏形成的主要聚气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7+5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侏罗系天然气扩散损失量估算及其研究意义
[J].
傅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傅广
;
姜振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姜振学
;
陈章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陈章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庞雄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1)
:25
-29+102
[2]
三肇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移形式及供油气单元特征
[J].
姜振学,付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姜振学,付广
.
天然气工业,
1994,
(06)
:24
-27+94
[3]
地下状态的气源岩吸附气量恢复计算方法探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付广
;
陈章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
陈章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延防
;
刘晓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
刘晓冬
;
董佐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
董佐强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2,
(04)
:13
-17
[4]
油气藏封盖研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吕延防等著, 1996
←
1
→
共 4 条
[1]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侏罗系天然气扩散损失量估算及其研究意义
[J].
傅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傅广
;
姜振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姜振学
;
陈章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陈章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庞雄奇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6,
(01)
:25
-29+102
[2]
三肇地区扶余油层油气运移形式及供油气单元特征
[J].
姜振学,付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
姜振学,付广
.
天然气工业,
1994,
(06)
:24
-27+94
[3]
地下状态的气源岩吸附气量恢复计算方法探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付广
;
陈章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
陈章明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吕延防
;
刘晓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
刘晓冬
;
董佐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
董佐强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1992,
(04)
:13
-17
[4]
油气藏封盖研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吕延防等著, 199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