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0 条
财政的货币效应——新市场财政学框架下的财政-央行“双主体”货币调控机制
被引:38
作者:
李俊生
姚东旻
李浩阳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来源:
关键词:
国库运行;
财政存款;
货币流通;
“双主体”货币调控机制;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20.0082
中图分类号:
F812 [中国财政];
F822 [中国货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主流财政理论和货币理论均将中央银行视为货币政策调控的单一主体,进而忽视了政府财政部门的调控作用。本文基于新市场财政学的"市场平台观",以市场上货币流通的运行机制为视角,以货币市场为平台,探索了政府财政部门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基础上,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和国库现金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对货币流通量M2的影响能力和调控能力及其形成机理,并构建模型,运用我国财政、央行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府财政部门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基础,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和国库现金管理活动对市场货币流通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并且由于财政活动必须依据我国《预算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运作,使得政府财政部门的货币影响力相对独立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从而在客观上形成了财政—央行"双主体"的货币调控框架。本文的数据测算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2000~2018年市场货币流通体系中有44.31%的M2是受政府财政部门影响、甚至调控的,并且该比例仍处于增长趋势,2018年度直接受制于财政影响甚至被政府财政部门调控的货币流通量M2的比例已超过50%,从而证明了政府财政部门在客观是已经成了财政—央行"双主体"货币调控框架体系的一个重要主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5+241
+241
页数:2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