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电诊断及其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25
作者
李瑞满
靳雪梅
罗新
机构
[1]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电刺激; 盆底肌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14.6 [产褥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初产妇顺产后盆底肌的近期影响。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2007年1~4月收治的健康初产顺产妇女75例,年龄24~28岁,均为产后42天恶露干净者,盆底肌力Ⅲ级或Ⅲ级以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产后实验组产妇给予电刺激与生物反馈联合治疗,每周2次,16次为1疗程,对照组产妇在家自行收肛锻炼治疗。实验观察产妇盆底肌力康复治疗前后的变化,其中26例同意抽血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Na+-K+-ATP酶、Ca2+-ATP酶的变化,观察产妇盆底肌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后实验组产妇的盆底肌力恢复正常(Ⅴ)Ⅰ类纤维39例,ⅡA类纤维36例,ⅡB类纤维37例,对照组0例(P<0.01);实验组产妇IGF-I治疗前后分别是(16.2±5.6)μmol/L和(37.5±7.8)μmol/L,两者比较P<0.01;Na+-K+-ATP酶和Ca2+-ATP酶治疗前分别为(0.134±0.03)μmolPi.mgprot-1.h-1和(0.5±0.12)μmolPi.mgprot-1.h-1,治疗后分别为(0.24±0.09)μmolPi.mgprot-1.h-1和(0.71±0.19)μmolPi.mgprot-1.h-1,两者比较P<0.01。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改善提高产妇产后近期盆底肌力,其作用可能与IGF-I、Na+-K+-ATP酶及Ca2+-ATP酶的明显增加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492 / 549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系统和肌萎缩侧索硬化 [J].
缑元冲 ;
李春岩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6, (06) :468-469+457
[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骨骼肌生长和修复研究进展 [J].
曹龙军 ;
黄力平 ;
周石 .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3) :242-245
[3]  
Human neuromuscular fatigue is associated with altered Na+-K+-ATPase activity following isomet-ric exercise. Fowles JR,Green HJ,Tupling R,et al.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