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地位——以罪责构造的变动为线索的考察

被引:28
作者
陈兴良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 体系性地位; 罪责排除事由;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08.05.012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期待可能性的体系性地位是期待可能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责任的规范构造,甚至犯罪论体系的逻辑结构。本文以德日刑法学为背景,讨论了期待可能性的产生过程,由此考察随着期待可能性的出现而发生的罪责的内容变化,以及责任与构成要件之间逻辑关系的变动。本文认为,期待可能性是规范评价要素,它和故意、过失等心理性要素是有所不同的。在司法活动中,心理性的事实判断应当先于评价性的规范判断。但在罪责要件的构造当中,期待可能性是作为积极的归责要素还是作为消极的责任阻却事由,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基于思想上的经济性和诉讼上的便利性的考量,本文认为,将期待不可能作为罪责排除事由是合适的。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规范刑法学.[M].陈兴良;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2] 日本刑法各论.[M].(日) 西田典之;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 [3] 德国刑法教科书.[M].(德) 李斯特; 著.法律出版社.2006,
  • [4] 构成要件理论.[M].(德) 贝林; 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 [5] 德国刑法学总论.[M].(德)克劳斯·罗克辛(ClausRoxin)著;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
  • [6] 当代刑法思潮.[M].许玉秀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
  • [7] 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论.[M].童德华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 [8]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M].(日)小野清一郎著;王泰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 [9] 刑法概说(总论).[M].(日)大塚仁著;冯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10] 刑法总论.[M].(日)大谷实著;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