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生物及非生物诱导因子对水稻白叶枯病的诱导抗性及其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被引:13
作者:
曾富华
吴岳轩
罗泽民
机构:
[1] 湘潭师范学院生物系!湖南湘潭
[2] 不详
[3]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系!湖南长沙
来源: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活性氧;
精白叶枯病;
诱导抗性;
抗性机制;
水稻;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9.03.009
中图分类号:
S432 [植物病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摘要:
以对白叶枯病高抗的水稻品种余水糯和高感的水稻品种浙辐802为材料,于2叶期用Tiron、Paraquat(PQ)和稻白叶枯病菌弱毒每株75-l进行诱导处理,测定诱导处理后3、24、48、72h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o2产生速率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动态变化,并于3叶期用白叶枯病菌强毒株76-25进行挑战接种,结果表明:75-1和PQ均诱导两品种产生了系统抗性,并使诱导叶中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加。75-1使o2产生速率在24h达峰值,比对照升高3o.6%(余水糯)和25.3%(浙辐8o2);而PQ使o2产生速率在24~72h维持较高水平,比对照升高49.4%(余水糯)和39.7%(浙辐8o2)。MDA含量的变化晚于o2产生速率的改变,在72h达最高值。75-1使SoD活性降低,并在24h达最大降幅;而PQ使SoD活性升高,并在48h达峰值。Tiron使PQ和75-l的诱导效果减弱,并使75-l对余水糯和浙辐8o2的互作由非亲和性互作转变为类似亲和性互作,导致侵染斑的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69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