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能离子束注入后番茄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14
作者
梁秋霞 [1 ]
曹刚强 [2 ]
黄群策 [1 ]
苏明杰 [1 ]
应芳卿 [3 ]
秦广雍 [1 ]
机构
[1] 郑州大学河南省离子束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2] 郑州大学生物工程系
[3] 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关键词
超低能离子束; 番茄; 同工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41.2 [番茄(西红柿)];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超低能氮离子束注入河南四号番茄干种子,观察发芽率及田间农艺性状的表现,采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M0代、M1代幼苗期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剂量间芽率的变化幅度较小,其总趋势是先升高后略微下降,呈现“马鞍型”曲线。但在幼苗期群体内某些单株的子叶呈镰刀型,其刺激效应十分明显,并且在7×1017N+/cm2剂量下M1材料中发现5株突出的变异单株,呈细叶型、长花瓣,株型、果形已发生明显得变异,并且已经稳定遗传到第四代。同工酶分析显示:超低能离子束注入河南四号番茄后不同剂量间POD酶活性有差异,比对照酶活性增强,M1代突变体的POD酶活增强更显著;EST同工酶的活性表现不同,M1-1酶谱的带数比对照少四条,M1-2比对照多出四条,且主酶带比对照颜色深。由此认为,超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对番茄的遗传改良有一定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388 / 3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作物太空育种机理初报 [J].
张平 .
激光生物学报, 2004, (04) :279-282
[2]   离子束介导玉米全DNA导入转基因水稻遗传稳定性分析 [J].
童继平 ;
刘学军 ;
吴跃进 ;
郑乐娅 ;
吴敬德 ;
张瑛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02) :123-127
[3]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J].
姬生栋 ;
王育水 ;
马柯 ;
秦广雍 ;
耿飒 ;
刘红梅 ;
冯伟森 ;
徐存拴 ;
霍裕平 .
河南农业科学, 2004, (05) :6-10
[4]   离子束生物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J].
黄群策 ;
李玉峰 .
杂交水稻, 2002, (05) :7-10
[5]   离子注入甜菜杂交种当代生物效应 [J].
曾宪贤 ;
张石峰 ;
李茜 ;
王军 ;
王燕飞 ;
刘军 .
核技术, 2002, (03) :193-197
[6]   氩离子束注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J].
杨美英 ;
杨福 ;
武志海 ;
崔秋华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3) :37-40
[7]   离子束生物工程的现状与展望 [J].
黄群策 ;
张锡亭 ;
向茂成 .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78-82
[8]   离子束处理甜菜杂交种当代效应初报 [J].
武宝山 ;
凌海秋 ;
曾宪贤 ;
王燕飞 .
青海科技, 2001, (01) :29-32
[9]   离子注入及其在小麦诱变育种上的应用 [J].
王立秋 .
麦类作物学报, 1994, (05) :36-38
[10]   离子注入在番茄育种上的应用 [J].
邬振祥,李素梅,尹国香,余增亮,何建军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3) :3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