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微生物溶蚀作用特征及意义

被引:9
作者
王涛 [1 ]
李强 [2 ]
王增银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微观溶蚀; 微生物; 碳酸盐岩;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7.03.003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为研究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将灰岩在细菌、放线菌、真菌环境下进行溶蚀试验,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验前后的岩样进行扫描,以研究其微观溶蚀形态及机理。结果表明:加入微生物后,岩样的溶蚀显著加强,其中真菌的溶蚀能力最强、放线菌次之、而细菌的最弱;不同微生物作用下的岩样其微观溶蚀形态不同,细菌溶蚀后的样品表面呈蜂窝状溶蚀,放线菌的呈线状溶蚀,而真菌的呈絮状溶蚀,这与微生物本身的形态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 / 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Reform of carbonate rock subsurfaceby crustose lichens and its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Cao J H,Wang F X. Acta Geologica Sinica . 1998
  • [2] Distribution of cyanobacteria andlichens on hillsides of the Negev Highlands and theirimpacts on biogenic weathering. Danin A,Garty J. Zeitschrift furGeomorphologie . 1983
  • [3] Karst geomicrobiology and geochemistry:state of the science. Herman J S. Geomicrobiology Journal . 1994
  • [4] 微生物碳酸酐酶对石灰岩的溶蚀驱动作用研究
    余龙江
    吴云
    李为
    曾宪东
    付春华
    [J]. 中国岩溶, 2004, (03) : 59 - 62
  • [5] 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 编著, 1985
  • [6] 初论藻类生物岩溶作用
    王福星
    曹建华
    黄俊发
    尹毅
    [J].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5, (02) : 149 - 156+223
  • [7] 生物喀斯特及其微形态研究
    张捷,包浩生
    [J]. 地球科学进展, 1995, (05) : 457 - 463
  • [8] 细菌、真菌对喀斯特作用的影响研究及其意义
    张捷
    李升峰
    周游游
    [J]. 中国岩溶, 1997, (04) : 82 - 89
  • [9] 石生藻类、地衣、苔藓与碳酸盐岩持水性及生态意义
    曹建华
    袁道先
    [J]. 地球化学, 1999, (03) : 248 - 256
  • [10] Ecological observations in tropical karstterrain,West Malysia,Ⅲ:Dynamics of the vegetation soilbedrock system. Crowther J. Journal of Biogeography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