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微蛛优势种形成的若干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1
作者
余昭杰
王洪全
机构
[1] 湖南省常德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长沙
关键词
草间小黑蛛; 食虫沟瘤蛛; 环境因子; 湿度; 优势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草间小黑蛛(Erigone graminicolum)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都有较强的耐寒、耐饥能力和较大的捕食量,在-3—0℃时能存活3天左右,平均耐饥历期大于30天,对稻褐飞虱的平均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3头/天和6.1头/天;Holling模型分别为NA(草)=0.9886N0/(1+0.09N0)和NA(食)=1.0234N0/(1+0.101N0),它们的抗药能力相差无几。但它们对湿度要求不同,前者较后者耐干旱。草间小黑蛛耐干历期雌蛛为27.2天,雄蛛为9.7天;耐湿历期雌蛛为53.2天,雄蛛为46.2天。食虫沟瘤蛛耐干历期雌蛛为7.7天,雄蛛为4.2天;耐湿历期雌蛛为55.4天,雄蛛为49.0天。温度相同湿度不同时它们的竞争能力不同,湿度较小时草间小黑蛛取胜,湿度较大时食虫沟瘤蛛取胜。它们在稻田中成为优势种的条件,主要取决于稻田生境与周围环境的干湿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稻田微蛛种类与优势种及其种群数量研究 [J].
余昭杰 ;
王洪全 .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1990, (01) :75-78
[2]   食虫瘤胸蛛生物学和生态学初步研究 [J].
张永强 ;
何波 ;
张业光 ;
唐纪良 .
生物防治通报, 1987, (04) :157-159
[3]   食虫瘤胸蛛的生活史 [J].
赵敬钊 ;
刘凤想 .
动物学报, 1987, (01) :51-58
[4]   陕西稻田蜘蛛初步调查 [J].
王纪刚 .
昆虫天敌, 1985, (04) :187-191
[5]   浙江台州地区稻田蜘蛛利用小结(1974—1981) [J].
朱瑞良 ;
郑少雄 .
昆虫天敌, 1984, (02) :87-90
[6]   草间小黑蛛的生物学和数量变动的研究 [J].
赵敬钊 ;
刘凤想 .
动物学报, 1982, (03) :271-282
[7]   草间小黑蛛对棉铃虫幼虫的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Ⅰ.捕食者-单种猎物系统的研究 [J].
李超 ;
丁岩钦 ;
马世骏 .
生态学报, 1982, (03) :239-254
[8]   对两种微蛛若干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J].
许爱华 ;
王仁民 ;
朱晓峰 .
浙江农业科学, 1981, (02) :86-90
[9]   食虫瘤胸蛛、草间小黑蛛的发生和抗药性测定 [J].
西南农学院植保系生防组 .
动物学杂志, 1979, (03) :40-43
[10]   稻田蜘蛛田间消长及保护利用 [J].
华中农学院植保专业稻田蜘蛛研究组 .
动物学杂志, 1979, (02) :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