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贮量的研究

被引:12
作者
王海稳 [1 ]
张金柱 [1 ]
许中旗 [1 ]
徐学华 [1 ]
赵盼茹 [2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
[2] 保定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
有机碳贮量; 土地利用方式; 太行山区;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7.02.023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实测对比分析了太行山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明显差异,总的趋势是经济林(板栗林)>水土保持林>农田;(2)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有机碳密度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但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层深度上变化较小;(3)研究区域土壤总碳贮量为41573.67 t,土壤碳贮量以经济林(板栗林)最大,达到了46.02%,水土保持林次之,而农田贡献最小,仅占5.43%。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有明显影响,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可以增加土地生态系统的碳贮量;经济林虽然人为干扰较为强烈,但由于人为投入较大,土壤碳贮量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1+132 +13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碳贮量和分配特征
    方运霆
    莫江明
    Sandra Brown
    周国逸
    张倩媚
    李德军
    [J]. 生态学报, 2004, (01) : 135 - 142
  • [2] 拉萨河下游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格局
    石培礼
    于贵瑞
    [J]. 资源科学, 2003, (05) : 96 - 102
  • [3]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贮量的影响
    杨景成
    韩兴国
    黄建辉
    潘庆民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08) : 1385 - 1390
  • [4] 太行山片麻岩区防洪减灾工程技术研究
    郭素萍
    张金柱
    李保国
    于宗周
    周怀军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 (01)
  • [5] 鹤山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碳储量研究
    李跃林
    彭少麟
    赵平
    任海
    李志安
    [J]. 山地学报, 2002, (05) : 548 - 552
  • [6] 土壤碳蓄积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王绍强
    刘纪远
    [J].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4) : 528 - 534
  • [7]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储量的比较研究
    李家永
    袁小华
    [J]. 资源科学, 2001, (05) : 73 - 76
  • [8] Panel estimates possible carbon sinks. Kaiser J. Science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