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

被引:116
作者
冯健
周一星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空间分异; 社会空间; 城市空间结构; 北京都市区; 街区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分街区人口普查数据,分析1982-2000年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通过计算信息熵、绝对分异指数、相对分异指数和隔离指数等指标,探讨转型期北京社会空间分异的重构特征。研究表明:"街区尺度"是展现都市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具有可操作性的空间尺度;北京各类居住人口、就业人口以及住房状态都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除了老年人口、性别比、户均人数和农业就业人口等少数指标以外,1982-2000年北京绝大部分社会指标的空间分异程度在下降;同期,外来人口、各少数民族人口、高学历人口以及二产、三产就业人口等与总人口分布格局的一致性在变好,而老年人口、文盲人口以及与农业相关的人口逐渐偏离与总人口分布格局的一致性。18年间城市人口的混居性普遍增强,但老年人口、外来人口和农业人口却表现出相对于其他人口混居性变弱而群居性增强的特征。北京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特征还可以从各社会指标与距离关系的演变中获得直观认识。在中国大城市转型期间,"规模重构"和"空间效应"交互作用,构成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外在表现,其基础动力主要来自于制度、市场和文化的变迁。
引用
收藏
页码:829 / 84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转型时期广州市社会区分析 [J].
周春山 ;
刘洋 ;
朱红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46-1056
[2]   上海市中心城社会区分析 [J].
宣国富 ;
徐建刚 ;
赵静 .
地理研究, 2006, (03) :526-538
[3]   南昌城市社会区研究——基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J].
吴骏莲 ;
顾朝林 ;
黄瑛 ;
龙国英 .
地理研究, 2005, (04) :611-619
[4]   正视北京的社会空间分异 [J].
冯健 .
北京规划建设, 2005, (02) :174-179
[5]   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研究, 2003, (04) :465-483
[6]  
北京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北京市统计局, 2007
[7]  
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M]. 科学出版社 , 冯健著, 2004
[8]  
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王兴中等著, 2000
[9]  
Sociospatial Differentiation: Processes and Spaces in Subdistricts of Shanghai[J] . Fulong Wu,Zhigang Li.Urban Geography . 2005 (2)
[10]  
The Urban Condition:Space, Community, and Self in the Contemporary Metropolis .2 The Ghent Urban Studies Team. 010 Publishers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