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力的本质及生成机制——基于承诺—兑现模型的分析

被引:9
作者
刘太刚
林孙俊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信力; 承诺; 兑现; 心理预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5 [国家行政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公信力的本质就是信任,而信任的产生是一个从承诺到兑现的过程,人们通过对承诺主体兑现承诺的情况做出判断和心理预期,从而对承诺主体的公信力作出评价。在现实中,往往由于承诺主体的复杂性,承诺客体的模糊性,承诺客体与承诺主体对于承诺兑现心理预期的差异性等原因,导致信任的建立过程失败或是效果差,造成公信力的危机。公信力主体,尤其是政府,应当采取有效的手段从承诺途径和兑现途径入手,着力消除和解决公信力生成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和问题,提高公信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提高政府公信力与群体性事件之消除 [J].
姚亮 ;
彭红波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9, (09) :35-36
[2]   和谐社会的领导公信力研究 [J].
中国科学院领导力课题组 ;
谭红军 ;
霍国庆 ;
苗建明 .
领导科学, 2008, (06) :9-11
[3]   和谐社会视野下当代中国社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机制模式的建构路径 [J].
李建刚 .
贵州社会科学, 2007, (12) :112-117
[4]   从慈善组织公信力维度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J].
张伟珍 .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07, (02) :78-80
[5]   试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途径 [J].
张旭霞 .
南京社会科学, 2006, (07) :50-55
[6]   提高政府公信力 建设信用政府 [J].
唐铁汉 .
中国行政管理, 2005, (03) :8-10
[7]   信息的透明度 政府的公信力 社会的凝聚力——从政府对禽流感信息发布工作说起 [J].
叶育登 .
中国行政管理, 2004, (04) :56-58
[8]   信任本质与类型的社会学阐释 [J].
董才生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1) :40-43
[9]   政府公信力:理念、行为与效率的研究视角——以“非典型性肺炎”防治为例 [J].
龚培兴 ;
陈洪生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3, (03) :36-40
[10]  
领导者公信力[M]. 新华出版社 , 刘玉瑛,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