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脱落过程中铃柄离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17
作者
刘文燕
孙惠珍
周庆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关键词
棉铃; 赤霉酸; 棉桃; 赤霉素; 过氧化物酶活性; 幼铃; 离区; 2-氯乙基膦酸;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乙烯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使用去叶、阻止受精或乙烯利处理花朵的方法,诱发棉花幼铃脱落,铃柄离区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到脱落前达到最高值。正常生长的棉铃,铃柄离区的过氧化物酶有两条同工酶带,乙烯利处理的幼铃,在处理后6小时出现一条新的、活性较强的同工酶带。幼铃阻止受粉后48小时,也出现一条新的同工酶带,位置与乙烯利诱导的相同。赤霉酸处理幼铃,能抑制由乙烯利或阻止受精处理所引起的离区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和同工酶条带的出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