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地表积水状况对芦苇形态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李冬林
[1
]
张纪林
[2
]
潘伟明
[2
]
朱轶群
[2
]
机构:
[1]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2] 京杭运河两淮段整治建设办公室
来源:
关键词:
芦苇;
土壤水分;
形态结构;
生物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18 [植物的水土适应、习性];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地表积水对芦苇形态结构及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表积水深度对芦苇个体茎粗度、节间长度、节数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地表积水深度的增加芦苇平均茎粗度变大,节间变长,节数减少。(2)在不同积水状况下,芦苇地下茎形态变化明显,3种积水类型平均茎粗度排序为常年干旱>季节性积水>长期积水。季节性积水苇田的芦苇地下茎的节间长度较长,节数最多;常年干旱次之,但节数少;长期积水苇田的芦苇地下茎细、节间短、节数多。(3)土壤积水类型,芦苇地下茎与须根的比例差异很大。常年干旱苇田芦苇地下茎占地下部分总生物量的91.84%;季节性积水苇田芦苇地下茎占总量的54.95%;长期积水苇田的芦苇地下茎占总量的45.13%。(4)地表积水状况对芦苇个体生长有很大影响。表现为常年干旱苇田的芦苇个体粗大,密度过稀。季节性积水苇田的芦苇生物量最高,但密度较低。而长期积水苇田的芦苇粗度小,但密度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0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