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功能和空间的动态关系与徽州传统村落的形态演变

被引:47
作者
王浩锋
机构
[1]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祠堂; 宗族组织; 社会-空间的动态关系; 村落; 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 [城市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本文质疑了把我国传统村落的形态看作是社会和空间之间的结构简单对应的通常观点。通过应用空间句法(Space Syntax)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本文对比研究了一组徽州村落在空间组织方面的异同及其与宗族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之间的关联。社会和空间的动态关系显示了宗法制度和其他多种社会力量在村落发展演变中的交织作用。在这种动态关系的作用之下,祠堂和店铺等公共建筑趋向于在村落的特定地段分布和聚集;村落呈现与其社会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并通过祠堂在空间组构关系上的等级来微妙地体现宗族社会的血缘秩序和社会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再论“空间句法” [J].
张愚 ;
王建国 .
建筑师, 2004, (03) :33-44
[2]   富阳县龙门村聚落结构形态与社会组织 [J].
沈克宁 .
建筑学报, 1992, (02) :53-58
[3]  
徽州宗族研究.[M].赵华富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4]  
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M].余英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  
徽州文化.[M].高寿仙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