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我国旱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被引:12
作者
:
曹启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曹启章
孙兴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孙兴国
李恒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李恒蓉
陈富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陈富忠
李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李辉
机构
:
[1]
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来源
:
农业科技通讯
|
2008年
/ 12期
关键词
:
旱稻;
雨养;
陆稻;
旱稻品种;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S511.6 [陆稻(旱稻)];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正>旱稻是从水稻品种通过人工选育而产生的变异型,通常直播于旱地,靠雨养或干旱发生到一定程度适量补充灌溉的旱作稻。1我国发展旱稻生产的意义旱稻即陆稻,在我国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但由于过去的陆稻产量低、米质差,只有在边远山区、丘陵地带作为小杂粮有少量种植。进入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能的淡水资源匮乏日趋突出,严重制约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
页数:3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