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省份能源生态效益动态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1
作者
韦晓宏 [1 ]
王建民 [2 ]
尚海洋 [1 ]
机构
[1] 兰州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院
[2]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能源生态效益; 能源足迹; 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要素投入的依赖度很高,区域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呈正向相关关系。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一个重要目的是打通中国同中亚与西亚各国间的能源贸易通道,消除主要能源供给国对中国能源需求之间的屏障。在此背景下,对甘肃省2003—2013年能源生态效益进行评价,并与以往研究做对比,发现甘肃省能源生态压强从2003年的0.59倍增加到2013年的1.32倍;能源足迹盈余由2003年的0.722ha到2013年的-0.559ha;能源生态效益值虽然从2003年的5 093元/ha增长到2013年的10 489元/ha,但仍远低于同时期全国最优水平,处于弱可持续发展区。
引用
收藏
页码:511 / 5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省份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 [J].
谢红 ;
巫才林 ;
霍伟东 .
经济问题, 2015, (08) :6-12
[2]   中国能源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 [J].
关伟 ;
许淑婷 .
地理学报, 2015, 70 (06) :980-992
[3]   中国八大经济区的能源生态效益分析 [J].
徐国泉 ;
程丽华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9, 26 (06) :1-6
[4]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相互关系及其量化分析 [J].
朱喜安 ;
于荣 .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08, (12) :51-55+78
[5]   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地理学报, 2000, (05) :607-616
[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钟水映; 著.科学出版社.2007,
[7]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英)罗杰·珀曼(RogerPerman)等原著;侯元兆译著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