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冲击倾向性与危险性评价指标研究

被引:102
作者
潘一山
耿琳
李忠华
机构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煤层; 冲击危险倾向性; 评价指标;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0.12.006
中图分类号
TD324.1 [];
学科分类号
0819 ;
摘要
针对冲击倾向性指标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煤层冲击危险程度的问题,提出了考虑时间效应的冲击能量速度指标、临界软化区域系数、临界应力系数3项新的指标,并与动态破坏时间、弹性能指数、冲击能指数和单轴抗压强度等4项传统的冲击倾向性指标结合,用于判断与评估煤层冲击危险性。煤样试验表明,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冲击倾向性判别结果误差大、离散性等难题,提高了煤层冲击危险性评判的精确性与可靠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975 / 19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不同煤试样冲击倾向性试验结果分析 [J].
郭建卿 ;
苏承东 .
煤炭学报, 2009, 34 (07) :897-902
[2]   煤岩冲击倾向性与剩余能量释放速度的关系 [J].
张绪言 ;
康立勋 ;
杨双锁 .
煤矿安全, 2009, 40 (02) :74-76
[3]   我国冲击地压分布、类型、机理及防治研究 [J].
潘一山 ;
李忠华 ;
章梦涛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11) :1844-1851
[4]   我国煤岩冲击倾向研究的进展 [J].
王淑坤 ;
齐庆新 ;
曾永志 .
煤矿开采, 1998, (03) :29-31+63
[5]   回采巷道冲击地压危险指标的确定 [J].
潘一山 ;
李国臻 ;
章梦涛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4, (01)
[6]   模糊综合评判煤的冲击倾向性的研究 [J].
王淑坤 ;
张万斌 ;
吴耀坤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1992, (01) :75-79+104
[7]   冲击地压失稳理论与数值模拟计算 [J].
章梦涛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987, (03) :197-204
[8]   以动态破坏时间鉴定煤的冲击倾向 [J].
张万斌 ;
王淑坤 ;
吴耀焜 ;
屈先朝 .
煤炭科学技术, 1986, (03) :31-34+61
[9]  
冲击地压发生和破坏过程研究[D]. 潘一山.清华大学. 1999
[10]  
MT/T 174-2000. 煤层冲击倾向性分类及指数的测定方法[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