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黄土高原古土壤形态特征的差异及成因探讨
被引:10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周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

孙有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

安芷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
[2]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陕西西安
[4]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来源:
关键词:
淋溶型土壤;
滞水型古土壤;
地下水升降型古土壤;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0.01.007
中图分类号:
S152.2 [土壤构造及形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灵台剖面第四纪晚期古土壤———这里指S8及其上古土壤 ;第四纪中早期古土壤———这里指离石黄土S9及其下古土壤和午城黄土中所有古土壤 ;第三纪古土壤———指第三纪红粘土 ,在形态特征上有明显区别。这种区别是由于古成土过程中水分运行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根据形态特征和古成土过程水作用方式的差异 ,把上述 3个时代的古土壤依次称为淋溶型古土壤、滞水型古土壤和地下水升降型古土壤。不同时代古土壤成土过程水作用方式的这种差异 ,是由降水量、尘降速率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引起的 ,在黄土高原具有普遍性。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有助于更好地解译黄土高原晚新生代以来的古气候和古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土壤磁化率——作为一种气候指标的局限性
[J].
胡雪峰
;
龚子同
.
土壤,
1999, (01)
:40-43

胡雪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2]
陕西北部三趾马红粘土的形成环境
[J].
张云翔
;
陈丹玲
;
薛祥煦
.
沉积学报,
1998, (04)
:50-54

张云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陈丹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薛祥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3]
黄河中游新第三纪晚期红粘土的成因类型
[J].
张云翔
;
陈丹玲
;
薛祥煦
;
岳乐平
.
地层学杂志,
1998, (01)
:12-17+53

张云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陈丹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薛祥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岳乐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系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所
[4]
灵台黄土-红粘土序列的磁性地层及粒度记录
[J].
丁仲礼
;
孙继敏
;
杨石岭
;
熊尚发
;
顾兆炎
;
刘东生
;
朱日祥
;
郭斌
;
岳乐平
.
第四纪研究,
1998, (01)
:86-94

丁仲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孙继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熊尚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顾兆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朱日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郭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岳乐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5]
晚新生代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序列的磁性地层年代与古气候记录
[J].
孙东怀
;
陈明扬
;
JohnShaw
;
鹿化煜
;
孙有斌
;
岳乐平
;
张云翔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1)
:79-84

孙东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陈明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JohnShaw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鹿化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孙有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岳乐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张云翔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6]
黄土高原红粘土成因及上新世北方干旱化问题
[J].
丁仲礼
;
孙继敏
;
朱日祥
;
郭斌
.
第四纪研究,
1997, (02)
:52-62

丁仲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孙继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朱日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郭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7]
130ka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典型微形态特征与古气候事件
[J].
郭正堂
;
刘东生
;
N.Fedoroff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392-398

郭正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N.Fedoroff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8]
最后两个冰期黄土中记录的Heinrich型气候节拍
[J].
郭正堂,刘东生,吴乃琴,吕厚远,韩家
.
第四纪研究,
1996, (01)
:21-30

郭正堂,刘东生,吴乃琴,吕厚远,韩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9]
黄土中的沉积-成壤事件与第四纪气候旋回
[J].
郭正堂
;
丁仲礼
;
刘东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6, (01)
:56-59

郭正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丁仲礼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不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10]
全新世与上次间冰期气候差异的古土壤记录
[J].
郭正堂
;
N.Fedoroff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1993, (01)
:41-55+99

郭正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N.Fedoroff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刘东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