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剖面午城黄土古风化强度变化与早更新世季风环境演化

被引:17
作者
周鑫 [1 ]
郭正堂 [1 ]
彭淑贞 [2 ]
郝青振 [2 ]
肖国桥 [1 ]
葛俊逸 [1 ]
秦利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午城黄土; FeD/FeT; 古风化强度; 夏季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1 [风化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游离铁(FeD)/全铁(FeT)比值被土壤学界用来反映土壤化学风化强度,并已在风尘堆积的古环境研究中得到较好应用。然而,迄今对第四纪黄土古风化强度的研究多集中于中更新世以来的序列,只有少数剖面的分析包含午城黄土。文章基于西峰剖面661个样品的FeD和FeT分析,建立了该剖面午城黄土的古风化强度序列,并与剖面原有1·2Ma以来的序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早更新世古土壤的风化强度与后期相比总体较低,而黄土层的风化强度总体偏高,反映了较小的冰期-间冰期反差;古风化强度的波动总体上与深海氧同位素有较好的一致性,体现了全球冰量变化对我国北方季风环境的控制。2·6~1·6Ma期间,古土壤的平均风化强度在整个第四纪最低,指示了较弱的夏季风环境效应。从约1·6Ma开始到1·2Ma,古土壤和黄土层的风化强度均增加,并开始有较显著的约100ka周期。这些特征在深海氧同位素记录中没有表现,而与热带地区一些环境特征相吻合,从而指示了低纬过程对我国北方早更新世季风环境的显著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45 / 6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二十二万年以来东亚夏季风的千年尺度变化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差异
    郭正堂
    彭淑贞
    魏兰英
    刘东生
    [J]. 第四纪研究, 1999, (04) : 299 - 305
  • [2]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 [3]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summer monsoon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entral China during the last 130 ka inferred from Rb/Sr ratios[J] . Yang Chen,Jun Chen,Lianwen Liu,Junfeng Ji,Jianxin Zhang.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3 (10)
  • [4] Quantitative measurements on the paleo-weathering intensity of the loess-soil sequences and implication on paleomonsoon[J] . Qingzhen Hao,Zhengtang Guo.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2001 (6)
  • [5] Insolation values for the climate of the last million years .2 Berger A,Loutre M F.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