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悲悯之心,但以专业为标准——《中国青年报》“冰点”原副主编卢跃刚访谈

被引:4
作者
张志安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深度报道; 卢跃刚; 《中国青年报》; 专业主义; 新闻范式; 关广梅现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9.2 [中国]; K825.42 [新闻、广播、出版];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060207 ; 0603 ;
摘要
<正>【访谈实录】真相不足,需要通过报告文学来弥补张志安(以下简称"张"):记者和作家两个身份,您会把哪一个放在前面?为什么?卢跃刚[1](以下简称"卢"):记者。就传播信息以及表达自己的价值、理念而言,当然是记者在前,虽然记者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当作家和我的经历有关。80年代,虚构和非虚构的东西我都写,写了很多报告文学和非新闻类作品。1986年,我以小说家的身份进入报社后,还在写先锋小说,但一年以后,我就转型了。因为见证了大量中国的现实,但不能都通过新闻的形式报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5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