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集约利用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以新疆为例

被引:19
作者
杜涛 [1 ]
贾春香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2] 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耕地集约利用; 聚类分析; 时空特征; 新疆;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2.09.011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结合新疆各地州实际情况,运用熵值法筛选出10个指标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权重并计算了新疆各地州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采用系统聚类法将新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4类,并在AUTOCAD支持下制作了新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图;运用相关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新疆耕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新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变化明显且空间差异较大。1991~2007年新疆多数地州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呈现稳步提高的态势,北疆提高最快,东疆次之,南疆提高较慢;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北疆分化严重,东疆差异最大,南疆差别较小;2)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各地州农业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9(p<0.01),与各地州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农业人口人均耕地数量、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相关性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1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及其驱动力分析 [J].
祝小迁 ;
程久苗 ;
费罗成 .
中国土地科学, 2009, 23 (02) :11-17
[2]   福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 [J].
阳艳飞 ;
陈松林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111-115
[3]   河北省农用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分析 [J].
崔丽 ;
许月卿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2) :116-125
[4]   和田绿洲耕地变化的人口驱动因素研究 [J].
张春轶 ;
瓦哈甫.哈力克 ;
马燕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7, (02) :85-89
[5]   高度集约农业利用导致的土壤退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J].
张桃林 ;
李忠佩 ;
王兴祥 .
土壤学报, 2006, (05) :843-850
[6]   中国耕地资源利用效益研究 [J].
庞英张全景叶依广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5) :34-38
[7]   耕地资源价值的评价与重建——以甘肃省会宁县为例 [J].
霍雅勤 ;
蔡运龙 ;
不详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03, (05) :81-85
[8]   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J].
孔祥斌 ;
张凤荣 ;
齐伟 ;
徐艳 .
地理学报, 2003, (03) :333-342
[9]   集约化农区耕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J].
孔祥斌 ;
张凤荣 ;
徐艳 ;
齐伟 .
资源科学, 2003, (03) :57-63
[10]   熵值法及其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
郭显光 .
财贸研究, 1994, (06) :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