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区不同降雪年土壤冻融过程及其水热分布对比分析

被引:15
作者
边晴云 [1 ,2 ]
吕世华 [3 ,4 ]
文莉娟 [1 ]
李照国 [1 ]
陈世强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积雪; 冻融过程;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土壤热通量; 黄河源区;
D O I
10.13866/j.azr.2017.04.25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黄河源区鄂陵湖西侧野外观测站一个多雪年和一个少雪年的数据,对多雪年和少雪年土壤冻融过程及水热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多雪年积雪集中时段1—3月气温明显偏低,分别比少雪年低3.04℃、3.15℃、3.58℃。多雪年1—3月地气间热交换明显弱于少雪年,且多雪年土壤由热源转为热汇的时间晚于少雪年。多雪年1月土壤净输出的热量少于少雪年1月,多雪年2—3月土壤净输出的热量多于少雪年2—3月,导致多雪年1月土壤温度高于少雪年各土层,而2—3月土壤温度明显低于少雪年,且多雪年1—3月土壤升温速度慢于少雪年,使得多雪年5~40 cm各土层土壤消融初日比少雪年分别晚24 d、23 d、11 d和12 d,从而导致多雪年土壤湿度增加晚于少雪年。
引用
收藏
页码:906 / 9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黄河源区降雪对不同冻融阶段土壤温湿变化的影响 [J].
边晴云 ;
吕世华 ;
陈世强 ;
文莉娟 ;
李照国 ;
潘永洁 ;
方雪薇 .
高原气象, 2016, (03) :621-632
[2]   北半球大气环流及其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对青藏高原冬季降雪的影响 [J].
王澄海 ;
李燕 ;
王艺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5, 20 (04) :421-432
[3]   不同积雪覆盖条件下冻融土壤水分运动规律研究 [J].
付强 ;
蒋睿奇 ;
王子龙 ;
李天霄 ;
马梓奡 .
农业机械学报, 2015, 46 (10) :152-159
[4]   冰冻圈过程对中国干旱区水文环境的影响评估 [J].
胡汝骥 ;
陈曦 ;
葛拥晓 ;
刘时银 ;
赵林 ;
姜逢清 ;
王亚俊 .
干旱区研究, 2015, 32 (01) :1-6
[5]  
Impact of Rain Snow Threshold Temperature on Snow Depth Simulation in Land Surface and Regional Atmospheric Models[J]. 文莉娟,Nidhi NAGABHATLA,吕世华,Shih-Yu WANG.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3(05)
[6]   积雪和有机质土对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的影响 [J].
张伟 ;
周剑 ;
王根绪 ;
Wolfgang Kinzelbach ;
程国栋 ;
叶柏生 ;
何晓波 ;
李弘毅 .
冰川冻土, 2013, 35 (03) :528-540
[7]   黄河源玛多县退化草地土壤温湿度变化特征 [J].
陈海存 ;
李晓东 ;
李凤霞 ;
周秉荣 ;
李昌玉 .
干旱区研究, 2013, (01) :35-40
[8]   新疆阿勒泰地区积雪变化特征及其对冻土的影响 [J].
王国亚 ;
毛炜峄 ;
贺斌 ;
吴青柏 ;
沈永平 .
冰川冻土, 2012, (06) :1293-1300
[9]   黄河源区冻土特征及退化趋势 [J].
金会军 ;
王绍令 ;
吕兰芝 ;
何瑞霞 ;
常晓丽 ;
罗栋梁 .
冰川冻土, 2010, (01) :10-17
[10]   藏北高原土壤温、湿度变化在高原干湿季转换中的作用 [J].
王澄海 ;
尚大成 .
高原气象 , 2007, (04) :67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