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葡萄藻形态特征

被引:9
作者
吉利明 [1 ]
祝幼华 [2 ]
王少飞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3] 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研究室
关键词
葡萄藻; 古环境;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主要烃源岩层长73—长72段发现大量藻类化石,丰度高,但分异度很低,属种单调,主要由极其丰富的光球型疑源类(Leiosphaeridia)和丰富的葡萄藻(Botryococcus)组成。其中,葡萄藻形态各异,多为团块状,也有串珠状、云朵状的群体。团块状化石又可区分为球形、心形、三瓣形、品字形、菊花形等多种形态。透光镜下化石多为桔黄、棕红色。反射荧光强烈,大多呈黄色、浅黄褐色。葡萄藻化石可明显区分为淡水和微咸水两种生态类型,前者群体及单个细胞较小,群体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细胞放射状排列明显。后者群体及单个细胞较大,群体轮廓线较光滑,细胞放射状不十分明显。对葡萄藻生态环境分析和古环境对比研究认为,西峰地区中、晚三叠世葡萄藻繁盛的延长组长7段沉积时期,恰好是湖盆水域扩大,并逐步达到最大湖泛面的湖进期,气候温暖适宜,雨量充沛。两种生态类型葡萄藻化石的出现表明,延长组长7段沉积时期,湖水的盐度有一定的波动。通过对该层位共生疑源类和其他反映盐度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认为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湖盆正处于逐渐淡化过程,盐度的变化范围比较有限,为典型的淡水湖泊。延长组长8—长7段发现的孢粉组合的生态类型与我国云贵高原抚仙湖中与葡萄藻伴生的孢粉组合较为相似,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古湖泊处于较低地理纬度的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9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干酪根地球化学特征 [J].
吉利明 ;
吴涛 ;
李林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4) :424-428
[2]   陇东地区延长组疑源类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吉利明 ;
王少飞 ;
徐金鲤 .
地球科学, 2006, (06) :798-806
[3]   新疆和田杜瓦地区葡萄藻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J].
贺振建 ;
贾凤华 ;
蒋光秀 ;
边雪梅 ;
罗华仪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4) :400-402
[4]   西峰油田成藏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 [J].
付金华 ;
罗安湘 ;
喻建 ;
毛明陆 .
石油学报, 2004, (02) :25-29
[5]   北部湾沿岸地区第三纪盘星藻属和葡萄藻属 [J].
何承全 .
古生物学报, 1981, (02) :115-126+189
[6]  
Botryococcus braunii : a rich source for hydrocarbons and related ether lipids[J] . P. Metzger,C. Largeau.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2005 (5)
[7]   Lipid and hydrocarbon compositions of a collection strain and a wild sample of the green microalga Botryococcus [J].
Kalacheva G.S. ;
Zhila N.O. ;
Volova T.G. .
Aquatic Ecology, 2002, 36 (2) :317-331
[8]  
Reconnaissance sedimentology and hydrocarbon biomarkers of Ediacarian microbial mats and acritarchs, lower Ungoolya Group, Officer Basin[J] . K Arouri,P.J Conaghan,M.R Walter,G.C.O Bischoff,K Grey.Precambrian Research . 2000 (1)
[9]  
Association of oil source algae in some Tertiary basins, northern Thailand[J] . Benjavun Ratanasthien.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199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