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代谢率的季节变化及其与夏季死亡关系的探讨

被引:26
作者
毛玉泽
周毅
杨红生
袁秀堂
文海翔
王如才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海洋大学
[3] 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 青岛
[4] 青岛
关键词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代谢率; 夏季死亡; 桑沟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 [水产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2002年6月—2003年9月,在中国北方重要养殖海区桑沟湾,采用呼吸瓶法现场研究了两种不同规格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耗氧率、排氨率及氧氮比的季节变化,从代谢水平探讨了长牡蛎夏季死亡的原因。结果表明,长牡蛎的耗氧率、排氨率以及氧氮比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0.001)。三龄牡蛎的个体耗氧率7月份最高[2.86mgO2/(ind·h)],1月份最低[0.07mgO2/(ind·h)];个体排氨率8月份最高[6.45μmol NH4-N/(ind·h)],1月份最低[0.47μmolNH4-N/(ind·h)];一龄牡蛎个体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1—1.38mgO2/(ind·h)和0.04—1.66μmol NH4-N/(ind·h)。三龄个体单位个体耗氧率、排氨率高于一龄牡蛎,而单位软体干重的耗氧率、排氨率则小于一龄个体。一龄个体的氧氮比变化范围为16.7—58.0,10月份最高,一月份最低;三龄个体的氧氮比变化范围为8.7—64.0,6—7月份较高平均为52.7,8月份产卵后迅速下降到14.7,氧氮比的剧降表明该阶段长牡蛎代谢消耗了大量的蛋白质,使其体质脆弱,可能是引起三龄牡蛎夏季大量死亡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45 / 45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大连沿海太平洋牡蛎大量死亡原因解析 [J].
隋锡林 ;
孙景伟 ;
王富贵 ;
王军 ;
王鉴 ;
胡庆明 ;
薛克 ;
王笑月 ;
王志松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2, (04) :272-278
[2]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和太平洋牡蛎(Crasostreagigas)呼吸和排泄的研究 [J].
王芳 ;
董双林 ;
张硕 ;
潘克厚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 1998, (02) :66-72
[3]   滩涂养殖牡蛎死亡及生态环境效应调查研究 [J].
马绍赛 ;
周诗赉 ;
陈聚法 ;
辛福言 ;
崔毅 ;
陈碧鹃 ;
于惠霆 ;
孙坤言 .
海洋水产研究, 1997, (02) :13-19
[4]  
Substrate catabolism related to reproduction in the bay scallop 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 , as determined by O/N and RQ physiological indexes[J] . B. J. Barber,N. J. Blake.Marine Biology . 1985 (1)
[5]  
Respiration and nitrogen excretion of zooplankton. II. Studies of the metabolic characteristics of starved animals[J] . P. Mayzaud.Marine Biology . 197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