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对玉米会单4号主要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康平德 [1 ]
徐中志 [1 ]
袁理春 [1 ]
李飞 [2 ]
赵琪 [1 ]
机构
[1]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
[2]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玉米; 会单4号; 密度; 经济性状;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找到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对同一玉米品种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低,单株长势好,穗粒数多,千粒重高;但由于每公顷有效株数较少,土地空间未被充分利用,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补偿不了每公顷穗数减少的损失,所以产量偏低。随着密度增加,个体发育虽然受到一定影响,穗粒重开始下降;但由于群体发育较好,公顷穗数增加的多,因公顷穗数多而增加的籽粒产量远远超过因穗粒数减少而降低的产量。当密度增加到一定时,个体发育受到了严重限制,产量反而降低。76 380株/hm2是提高玉米产量较为合理的种植密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19+123 / 119 +12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M].王忠孝等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6,
[2]   密度对不同类型玉米源库关系及产量的调控 [J].
薛吉全 ;
马国胜 ;
路海东 ;
崔鸣 ;
李运方 ;
刘厚群 .
西北植物学报, 2001, (06) :114-120
[3]   玉米密度与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 [J].
杨世民 ;
廖尔华 ;
袁继超 ;
陶永清 ;
李代玺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322-324
[4]   热带、亚热带外来玉米种质的利用 [J].
番兴明 ;
谭静 ;
杨峻芸 .
西南农业学报, 2000, (01) :107-111
[5]   玉米群体光分布特征及其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J].
王鹏文 ;
戴俊英 .
华北农学报, 1999, (03) :60-64
[6]   玉米群体的自动调节与产量 [J].
王庆祥 ;
顾慰连 ;
戴俊英 .
作物学报, 1987, (04) :281-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