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2012年黄河源区流量演变的新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19
作者
王欢
李栋梁
蒋元春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流量年内分配; 不均匀性; 双峰型; 正、负贡献; 环流场; 黄河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33.1 [水量平衡]; P343.1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1956-2012年的逐月流量实测资料,通过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以及不均匀系数和贡献的计算,分析了1956-2012年57 a来黄河源区流量的趋势、年内双峰型变化新特征及其主要成因.结果表明:近57 a来黄河源区流量演变包括2个上升时段(1956-1967年和2002-2012年)、1个下降时段(1989-2002年)和1个振荡调整时段(1967-1989年).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性最大的是1980年代,最小的是1990年代.流量年内分配主要表现为双峰型,峰值点主要出现在7月和9月,但出现月份存在年际、年代际变化,且峰值点的月份也随着丰、枯水年存在着变化.降水对流量的正贡献呈7、9月双峰型,温度的负贡献则使9月峰值消失.当夏季高原附近区域,尤其是高原北侧低层600 hPa位势高度场降低,高原夏季风偏强时,有利于黄河源区降水增加、流量增大,出现流量年内分配的峰值点,且夏季高原高度场的变化对流量年内分配第二个峰值点(秋季)的出现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03 / 4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黄河源区气候变化的环境效应研究
    李开明
    李绚
    王翠云
    乔艳君
    [J]. 冰川冻土, 2013, 35 (05) : 1183 - 1192
  • [2] 黄河源区气候向暖湿转变的观测事实及其水文响应
    蓝永超
    鲁承阳
    喇承芳
    沈永平
    金会军
    宋洁
    文军
    刘金鹏
    [J]. 冰川冻土, 2013, 35 (04) : 920 - 928
  • [3] 青海高原不同生态功能区气候突变时间的比较分析
    李红梅
    李作伟
    王振宇
    申红艳
    [J]. 冰川冻土, 2012, 34 (06) : 1388 - 1393
  • [4] 21世纪前中期三江源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趋势分析
    李红梅
    李林
    张金旭
    时兴合
    申红艳
    王振宇
    [J]. 冰川冻土, 2012, 34 (06) : 1403 - 1408
  • [5] 近50年黄河上游径流量与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蒋元春
    李栋梁
    [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1, 34 (02) : 51 - 57
  • [6] 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水资源的影响
    郝振纯
    王加虎
    李丽
    王振华
    王玲
    [J]. 冰川冻土, 2006, (01) : 1 - 7
  • [7] 黄河径流量的历史演变规律及成因
    马柱国
    [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6) : 57 - 62
  • [8] 黄河源区水循环变化规律及其影响
    张士锋
    贾绍凤
    刘昌明
    曹文柄
    郝芳华
    刘九玉
    燕华云
    不详
    [J].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 2004, (S1) : 117 - 125
  • [9] 近40a来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杨建平
    丁永建
    沈永平
    刘时银
    陈仁升
    [J]. 冰川冻土, 2004, (01) : 7 - 16
  • [10] 黄河源区径流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
    郑红星
    刘昌明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6) : 585 - 59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