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92
作者
庞闻 [1 ,2 ]
马耀峰 [1 ]
唐仲霞 [1 ,3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
[3]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生态环境; 西安市;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11.06.027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目的研究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复杂系统论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对西安市2001—2009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情况做实证分析。结果西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指数的交错攀升,耦合协调等级由2001年的勉强协调级增长到2009年的良好协调级,增长方式由旅游经济滞后型转变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型,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存在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正耦合关系。结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内容,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可以很好地分析二者之间耦合关系与协调发展的状态,是定量分析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1097 / 1101+1106 +11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旅游与环境资源关系研究进展 [J].
郑芳 ;
陈田 ;
侯迎 ;
季小妹 ;
李飞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6) :663-669
[2]   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 [J].
崔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5) :64-69
[3]   大连市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度分析 [J].
王辉 ;
林建国 ;
姜斌 .
海洋环境科学, 2006, (01) :84-87
[4]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105-112
[5]   基于旅游者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南京与苏州两市实例分析 [J].
万绪才 ;
张安 ;
李刚 ;
徐菲菲 .
经济地理, 2003, (01) :113-116
[6]   西安市旅游开发的环境效应及环境整治建设 [J].
宋进喜 ;
王伯铎 ;
李怀恩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683-686
[7]   论旅游地的旅游环境质量评价 [J].
王湘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01, (02) :35-38
[8]   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 [J].
崔凤军 ;
杨永慎 .
地理研究, 1997, (04) :48-56
[9]   承德市旅游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调控 [J].
裴青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1, (01) :35-39
[10]  
颐和园旅游环境容量研究[J]. 保继刚.中国环境科学. 1987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