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空间测地站矢量场对板块运动的描述及地幔的经、纬向流

被引:6
作者
马宗晋
任金卫
张进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全球GPS; 北/南半球不协调带; 地幔经、纬向混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228.4 [全球定位系统(GPS)];
学科分类号
081105 ; 0818 ; 081802 ;
摘要
从 2 0 0 1年IERS公布的ITRF参考框架系下的 4 32个空间测地站中以面积平均随机选用了111个站 ;这些点的站速度矢量图描述了北半球欧亚 (EA)、北美 (NA)和北太平洋 (NP)三大板块的运动态势 :以北大西洋洋脊为轴 ,欧亚板块向NE—E—SE运动 ;北美板块向NW—W—SW运动 ,呈绵羊角式张裂运动 ,两者在大西洋两侧的N向运动越过极区后 ,汇集指向阿留申 ;北太平洋板块以超过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 6倍左右的速度向NWW运动 ,与欧亚板块呈正面碰撞型关系 ,表现为大洋壳的深俯冲与大陆壳仰冲 ;北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以圣安德烈斯断层为界呈剪切拉张型关系。文中描述了南半球南美 (SA)、非洲 (AF)、阿拉伯 (AR)、印—澳 (IN—AU)和东南太平洋 (SP)的运动态势 :以东南太平洋洋脊为轴 ,其东侧的纳兹卡 (NZ)板块高速向东运动 ,而其前方的南美、非洲、阿拉伯和印—澳等板块则向NE—NNE运动 ,速度依次增高 ,可能与其间的大西洋洋脊、印度洋洋脊和红海裂谷张裂的正、反向叠加作用有关。西南太平洋与澳大利亚板块的东北缘和东缘均呈强碰撞强剪切型运动关系 ,而纳兹卡板块与北美板块呈追尾型运动关系。南极板块 (Ant)从环南极洋脊的东南太平洋段为起点向南运动 ,过南极后继续向北、向非洲、印度洋方向运动 ,并略显右旋。上述板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ITRF97下空间对地观测站速度矢量显示的全球构造运动 [J].
马宗晋 ;
任金卫 ;
张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5) :353-357
[2]   地球非对称变形的最新观测证据 [J].
黄立人 ;
马宗晋 ;
朱建新 .
地震学报, 2002, (02) :196-199
[3]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形 [J].
王琪 ;
张培震 ;
牛之俊 ;
J.T.Freymueller ;
赖锡安 ;
李延兴 ;
朱文耀 ;
刘经南 ;
R.Bilham ;
K.M.Larson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7) :529-536
[4]   中国大陆区现今地壳运动的GPS研究 [J].
马宗晋 ;
陈鑫连 ;
叶叔华 ;
赖锡安 ;
魏子卿 ;
陈俊勇 ;
宁津生 ;
许厚泽 ;
丁国瑜 .
科学通报, 2001, (13) :1118-1120+1145
[5]   用空间大地测量数据检测地球的非对称性全球构造变化 [J].
孙付平 ;
赵铭 ;
宁津生 ;
晁定波 .
科学通报, 1999, (20) :2225-2229
[6]   地球内部热散失量分布的非对称性 [J].
汪洋 ;
汪集旸 ;
马宗晋 .
科学通报, 1998, (10) :1191-1194
[7]   利用GPS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的初步结果 [J].
朱文耀 ;
程宗颐 ;
熊永清 ;
许华冠 ;
黄立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5) :385-389
[8]   全球级三个地震构造系统和大地水准面 [J].
马宗晋,高祥林 .
地球学报, 1994, (Z2) :97-102
[9]   现今全球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解释 [J].
马宗晋 ;
高祥林 ;
任金卫 .
第四纪研究, 1992, (04) :293-305
[10]   全球地震构造系统与地球的非对称性 [J].
马宗晋 ;
陈强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8, (10) :1092-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