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在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12
作者
胡琳,吴兰雁,张举之
机构
[1] 成都市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关键词
糖尿病,实验性牙周炎;
D O I
10.15956/j.cnki.chin.j.conserv.dent.1995.01.007
中图分类号
R781.420.2 [];
学科分类号
100302 ;
摘要
以链脲佐菌素诱发的糖尿病大鼠和健康大鼠为对象,高糖食谱加自身粪便为致牙周病因子,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磨牙牙周组织的组织学改变,结果表明正常大鼠在高糖食谱加自身粪便的作用下,9周时方可出现上皮增生、上皮下结缔组织和越隔纤维表层炎细胞浸润。而糖尿病大鼠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3周便出现类似的损害,9周时,出现深层组织的炎细胞浸润、牙槽骨吸收和深牙周袋形成,表明糖尿病具有缩短引起实验性牙周炎的时间和加重牙周组织破坏的作用,认为在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的过程中引入糖尿病这一因素是一值得推荐的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2+62-63+6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时牙周组织中的酶组织化学改变 [J].
胡琳 ;
张举之 ;
肖邦良 .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1994, (04) :211-2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