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旱地棉田间作种植模式对病、虫、草害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周丽华
黄国勤
贺娟芬
机构
[1] 江西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红壤旱地; 棉田间套作; 种植模式; 病虫草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62 [棉病虫害]; S474.1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0904 ;
摘要
本试验研究红壤旱地不同棉田种植模式对病虫草害的影响,为选择合理棉田种植模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间套作种植模式相对单作能有效地减缓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减轻苗蚜和小地老虎的为害,但是会加重伏蚜、棉叶螨和棉盲蝽的发生,而对四代棉铃虫和斜纹夜蛾的影响不大,能减少杂草发生的种类、杂草的盖度和杂草发生的优势种类。其中棉花间作豇豆较优于其他种植模式,适于红壤旱地推广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棉花黄萎病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J].
马宗斌 ;
严根土 ;
刘桂珍 ;
霍晓妮 ;
贾文华 .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41 (02) :12-17
[2]   河南省棉花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简述 [J].
张翠翠 ;
常介田 .
中国棉花, 2011, 38 (01) :39-40
[3]   影响棉田枯黄萎病发生因素及防治措施 [J].
刘凤堂 ;
刘金虎 ;
张春芳 .
天津农林科技, 2007, (04) :16-17
[4]   间套作系统中作物的养分吸收利用与病虫害控制 [J].
肖靖秀 ;
郑毅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03) :150-154
[5]   相对病情指数划分棉花品种抗病性的统计学基础 [J].
李社增 ;
马平 ;
HUANG H C ;
陈新华 .
棉花学报, 2003, (06) :344-347
[6]   小春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试验研究初探 [J].
杨进成 ;
杨庆华 ;
王树明 ;
朱有勇 ;
李惠芬 ;
何霞红 ;
李作森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2) :120-124
[7]   棉田间作 生态治虫 [J].
金晶 .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2, (06) :37-37
[8]   山东省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 [J].
王留明 ;
许立瑞 ;
张学坤 ;
周玉 ;
王家宝 ;
王胜利 .
中国棉花, 2000, (11) :27-28
[9]   防治棉花虫害的新思路间作套种混种 [J].
王玉堂 .
植物医生, 1995, (02) :21-21
[10]   乘积优势度法的研究进展 [J].
马晓渊,顾明德,吉林 .
杂草科学, 1994, (04) :36-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