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梅毒皮损形成机制的研究

被引:19
作者
周平玉 [1 ]
顾志英 [2 ]
钱伊弘 [1 ]
徐金华 [3 ]
乐嘉豫 [1 ]
廖康煌 [3 ]
王侠生 [3 ]
机构
[1] 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性病研究室
[2] 上海市东方医院
[3]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
梅毒; 密螺旋体; 苍白;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Ⅱ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59.1 [梅毒];
学科分类号
100206 ;
摘要
目的探讨形成早期梅毒皮损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用常规病理、银染及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早期梅毒皮损组织中的病理变化、梅毒螺旋体和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一期梅毒硬下疳和二期梅毒的结节、斑块、丘疹、脓疱等皮损中有典型的梅毒组织学结构和梅毒螺旋体,而斑疹损害中无典型的梅毒组织学结构和梅毒螺旋体。硬下疳中Th1型细胞因子表达占优势,二期梅毒患者的结节、斑块、丘疹、脓疱等皮损中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视梅毒螺旋体感染时间长短而不同,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主要见于感染时间较长的皮损,而斑疹中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与梅毒螺旋体的感染时间无关。结论二期梅毒斑疹损害可能因机体的变态反应引起。
引用
收藏
页码:254 / 25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梅毒患者皮损中Th1/Th2细胞因子表达与RPR试验阴转的关系 [J].
周平玉 ;
熊思东 ;
阎春林 ;
徐金华 ;
廖康煌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12) :30-32
[2]   早期梅毒误诊39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J].
周华 ;
杨帆 ;
洪福昌 ;
王立阳 ;
莫雪珍 .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9, (03)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