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位差探讨更新世东亚季风的驱动机制

被引:8
作者
田军
汪品先
成鑫荣
王汝建
孙湘君
机构
[1]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3] 北京
[4] 上海
[5] 上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
南海; ODP; 东亚季风; 轨道驱动; 全球冰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2 [海洋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南海南部ODP1143站和北部ODP1144站的深海有孔虫氧碳同位素、蛋白石和孢粉记录第一次揭示了更新世轨道尺度上东亚季风演变与轨道驱动及全球冰量变化的关系.1143站和1144站的Globigerinoides.ruberd13C、蛋白石百分含量、松类花粉(Pinus)和草本花粉的百分含量均表现出很强的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1143站的G.ruberd13C与地球轨道参数(ETP=正交化的偏心率+正交化的斜率-正交化的岁差)在偏心率、斜率和岁差周期上都相关,然而大部分的相关关系都集中在岁差周期上;其他的季风替代性指标与ETP只在岁差周期上相关.这说明更新世热带地区的气候变化主要受地球轨道的岁差控制.东亚季风替代性指标与有孔虫d18O曲线的对比以及它们之间的交叉频谱分析表明,更新世全球冰量变化对东亚季风至少是东亚冬季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与印度季风的驱动机制显然不同.东亚季风,至少是东亚冬季风在岁差周期上的演化,部分地受控于地表的感热对太阳辐射的响应,也受控于南海表层海水的潜热对太阳辐射的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58 / 16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南海ODP 1143站第四纪高分辨率的蛋白石记录及其古生产力意义 [J].
王汝建 ;
李建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01) :74-77
[2]   第四纪冰期旋回转型在南沙深海的记录 [J].
汪品先 ;
田军 ;
成鑫荣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0) :793-799
[3]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