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季风沙的分析

被引:10
作者
陆鼎煌
机构
关键词
风沙天气; 沙尘暴; 扬沙; 绿地面积; 日数; 北京市; 平均风速;
D O I
10.13332/j.1000-1522.1982.03.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分析了1951—1980年北京30年风沙资料,研究得出:(1)、北京风沙春季最多,占51.6%;冬季次之,占30.5%;夏秋最少,均不足10%。(2),北京春季风沙以能见度在1—10公里范围内的扬沙为主,约占2/3;浮尘占1/4多;能见度小于1公里的沙尘暴最少,仅占1/12。(3),北京春季风沙87%的沙尘是来源于本地,有13%来源于干旱沙漠地区和黄土高原。(4),引起北京春季风沙的风速需在4.7米/秒以上。降水能抑制风沙形成。(5),北京春季风沙与造林绿化密切有关。解放前,北京树木和绿地很少,因此1951—1960年期间风沙极为频繁,平均每年春季约30次,约每三天有一次风沙日。解放后,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到1961年,绿地扩大了四倍多,树木数目增长了200多倍,所以1961—1970年期间,春季风沙大幅度减少,平均每10天有一次风沙日。1966年以后10年,绿地减少了11%,树木减少了40%,因此,1971—1980年的最近10年期间,春季风沙又有回升趋势,平均每周有一次风沙天气。北京的绿地面积再扩大两倍,即可基本上制止风沙为害。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北京地区一次尘暴过程的气溶胶特征 [J].
周明煜 ;
曲绍厚 ;
宋锡铭 ;
李玉英 ;
杨绍晋 ;
钱琴芳 .
环境科学学报, 1981, (03) :207-219
[2]   北京地区大气飘尘的化学特性 [J].
汪安璞 ;
黄衍初 ;
马慈光 ;
王庆广 ;
杨淑兰 ;
刘怀全 ;
李民 ;
刘静宜 .
环境科学学报, 1981, (03) :220-233
[3]   华北山区大气气溶胶的化学成份 [J].
王明星 ;
吕位秀 ;
任丽新 ;
J.W.温切斯特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81, (02) :136-144
[4]  
风沙和荒漠沙丘物理学.[M].(英)拜格诺(Bagnold;R.A.)著;钱宁;林秉南译;.科学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