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的甲烷减排及覆盖层甲烷氧化研究进展

被引:18
作者
岳波 [1 ]
林晔 [1 ,2 ]
黄泽春 [1 ]
黄启飞 [1 ]
王琪 [1 ]
张维 [1 ,3 ]
刘学建 [4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
[2]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4] 北京市四清环卫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甲烷产生; 甲烷减排; 覆盖层; 甲烷氧化;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08.033
中图分类号
X701 [废气的处理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备受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垃圾填埋场产生填埋气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文章从垃圾填埋场的CH4产生、CH4减排技术和覆盖层CH4氧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全面认识垃圾填埋场的CH4减排提供参考。目前,填埋场CH4减排技术包括填埋层原位减排、资源化利用和末端控制技术等,其中准好氧填埋技术和生物覆盖层甲烷氧化技术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大量中小型填埋场CH4减排要求的技术。填埋场覆盖层的特性如温度、含水率、有机质含量、pH值、孔隙率、CH4/O2比、植被和无机氮等都会影响其甲烷氧化能力,是填埋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能力研究和调控的主要参数。
引用
收藏
页码:2010 / 20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4 条
[1]   中国城市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潜力分析 [J].
郑祥 ;
杨勇 ;
雷洋 .
环境保护, 2009, (04) :19-22
[2]   生活垃圾填埋场春夏季CH释放及影响因素 [J].
邵立明 ;
仲跻胜 ;
张后虎 ;
何品晶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1) :83-88
[3]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的收集与利用 [J].
赵海 ;
朱莹莹 .
环境工程, 2008, 26(S1) (S1) :272-275
[4]   甲烷氧化菌及甲烷单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J].
韩冰 ;
苏涛 ;
李信 ;
邢新会 .
生物工程学报, 2008, (09) :1511-1519
[5]   温度对沼气菌群产气能力的影响及菌群变化的研究 [J].
王华 ;
杨光 ;
刘小刚 ;
罗华 .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05) :294-297
[6]   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排放减缓策略 [J].
李华伟 ;
郭雪峰 ;
金海 ;
薛淑媛 .
家畜生态学报, 2008, (03) :1-5
[7]   甲烷氧化细菌氧化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周叶锋 ;
廖晓兰 ;
黄璜 ;
傅志强 ;
张亚 .
微生物学杂志, 2008, (03) :77-80
[8]   填埋场覆盖层甲烷氧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费平安 ;
王琦 .
可再生能源, 2008, (01) :97-101
[9]   土壤因素对填埋场终场覆盖层甲烷氧化的影响 [J].
何品晶 ;
瞿贤 ;
杨琦 ;
邵立明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755-759
[10]   影响甲烷排放量的两种细菌——产甲烷细菌和甲烷氧化菌的研究进展 [J].
周叶锋 ;
廖晓兰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S1) :34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