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薹属作物抗病性基因同源位点上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6
作者
甘莉
孟金陵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关键词
油菜; 拟南芥; 抗病性基因; 扩增片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细胞遗传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用已知的拟南芥抗病性基因的 8对引物对 60个芸薹属作物和 1份拟南芥品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除 GPA1,PR1外 ,其他 6对引物的同源片段都被检测到。其中与 Atloxl1,BGL2 ,RPS2及 PG11四个基因同源的片段检出率较高 ,分别为 62 .5% ,94 .7% ,87.5%及 10 0 %。用这些同源片段估计了甘蓝型油菜抗耐菌核病材料中油 82 1、中 R783、中 R888、宁 RS- 1之间的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中 R783与中 R888的遗传距离较近 ,为 0 .0 32 3。中 R783,中 R888与宁 RS- 1三个抗病品系之间的遗传距离为 0 .10 0 7。这三个品系与中油 82 1的遗传距离为 0 .2 4 63,与拟南芥的遗传距离为0 .4 979。由于籍以进行聚类分析的遗传标记是与抗病有关基因同源的 DNA序列 ,因此 ,四个甘蓝型油菜抗病品系间的遗传距离应当或多或少反应了它们之间在抗病性遗传基础上的差别。从 61份 DNA样品中扩增出与 BGL2和 RPS2同源的多态性片段的数据合并作聚类分析 ,在这两个基因同源序列的多样性上 ,芸薹属作物与拟南芥相似性为 4 4 % ,60份芸薹属作物供试材料在 56%的水平上聚为一类。在相似性为 70 %的水平上可将这些材料分为 5个组 : .包括 1个黑芥品种和所有参与测试的 6个甘蓝 ,1个埃芥品系和 2 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 . 1个埃芥品系和
引用
收藏
页码:650 / 65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用基于PCR的分子标记分析甘蓝型油菜抗感菌核病品系间的遗传距离 [J].
陈爱武 ;
赵建伟 ;
甘莉 ;
孟金陵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9, (03) :11-15
[2]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意义 [J].
赵建伟 ;
孟金陵 .
高技术通讯, 1998, (05) :60-64
[3]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张德水 ;
陈受宜 .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02) :4-10
[4]   植物的比较基因组研究和大遗传系统 [J].
沈利爽,朱立煌 .
生物工程进展, 1995, (02) :23-28
[5]   一种有效提取油菜叶片总DNA的方法 [J].
李佳,沈斌章,韩继祥,甘莉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5) :521-523
[6]   世纪之交的大遗传学——记第17届国际遗传学大会 [J].
汪向明 .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06) :100-104
[7]   Conserved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Arabidopsis flowering time gene CONSTANS in Brassica napus [J].
Robert, LS ;
Robson, F ;
Sharpe, A ;
Lydiate, D ;
Coupland, G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1998, 37 (05) :763-772
[8]  
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pea chitinase gene expressed in response to wounding, fungal infection and the elicitor chitosan[J] . Ming-Mei Chang,Daniel Horovitz,David Culley,Lee A. Hadwiger.Plant Molecular Biology . 1995 (1)
[9]  
Mapping of RFLP and qualitative trait loci in Brassica rapa and comparison to the linkage maps of B. napus , B. oleracea , and Arabidopsis thaliana[J] . R. A. Teutonico,T. C. Osborn.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4 (7)
[10]  
Lamb C J, M A Lawton, M Dron et al. Cell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