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乌兰德勒钼(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24
作者
陶继雄
钟仁
赵月明
郑宝军
机构
[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乌兰德勒; 地质特征; 找矿标志; 斑岩型矿床; 中蒙边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乌兰德勒钼(铜)矿床是近几年内蒙古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中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钼(铜)矿床。矿床具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矿化特征,并呈现较为复杂的上下两种矿化形态。上部矿体呈多层脉状、网脉状,赋存于早期侵入的石英闪长岩及花岗闪长岩次生裂隙中,辉钼矿呈大叶片状、细鳞片状集合体充填于围岩裂隙或硅化脉两侧;下部矿体较厚大,赋存于成矿母岩即中细粒二长花岗闪长岩、细粒花岗岩与早期石英闪长岩侵入接触带中,构成矿床中的主要矿体,辉钼矿呈细脉状、细脉浸染状产出。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蚀变类型,钾化(黑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云英岩化与矿化作用密切相关。化探工作显示,成矿元素Mo、Cu、W、Bi元素异常分布面积及强度大,具有明显的浓度分带和浓集中心,构成同心环状异常。而高精度磁测表明:与矿化有关的石英闪长岩、黄铁矿化花岗闪长岩具有强磁性,围岩黑云母花岗岩、蚀变花岗岩则显示无-弱磁性。激电中梯测量显示与成矿有关的闪长岩、蚀变花岗岩具有高极化低电阻率特征,为本区的重要找矿标志。与成矿作用相关的细粒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SHRIMPU-Pb年龄为131.3±1.6Ma,而矿床中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134.1±3.3Ma,显示该斑岩型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乌兰德勒钼(铜)矿床的地、物、化找矿标志和成矿时间的确定,为本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413 / 4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南蒙古及邻区地质矿产简图及地形地貌特点 [J].
肖伟 ;
王义天 ;
江思宏 ;
侯万荣 .
地球学报, 2010, 31 (03) :473-484
[2]   综合电法在有色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实例 [J].
刘瑞德 ;
黄力军 ;
杨进 ;
陆桂福 .
物探与化探, 2006, (04) :322-326
[3]   重新认识中国斑岩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 [J].
张洪涛 ;
陈仁义 ;
韩芳林 .
矿床地质, 2004, (02) :150-163
[4]   中蒙边境及邻区斑岩型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J].
聂凤军 ;
江思宏 ;
张义 ;
刘妍 ;
胡朋 .
矿床地质, 2004, (02) :176-189
[5]   中蒙边境欧玉陶勒盖大型铜-金矿床的发现及对找矿勘查工作的启示 [J].
张义 ;
聂凤军 ;
江思宏 ;
胡朋 .
地质通报, 2003, (09) :708-712
[6]   蒙古Oyu Tolgoi斑岩铜金矿的勘查 [J].
刘益康 ;
徐叶兵 .
地质与勘探, 2003, (01) :1-4
[7]  
区域化探异常筛选与查证的方法技术.[M].任天祥等著;.地质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