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政策

被引:11
作者
王志祥 [1 ]
何恒攀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外国刑法与比较刑法研究所
[2] 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食品安全犯罪; 刑事政策; 定罪政策; 制刑政策; 刑事司法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政策表现为犯罪化。严密食品安全犯罪的法网有助于反映对食品安全犯罪加以规制的需求,是刑法应对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形势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制刑政策从总体上表现为重刑的刑事政策。虽然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重刑政策在短期内应该维持,但从长远来看应当随着该类行为犯罪圈的逐步扩大而适当地降低这类犯罪的法定刑。我国当前对食品安全犯罪采取的刑事司法政策总体上讲是从严的刑事政策。不过,基于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的要求,对于食品安全犯罪也不能一概强调"严"的一面,而应当体现以宽济严。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风险社会理论给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带来的挑战与启示 [J].
张恩典 ;
何志辉 .
行政与法, 2012, (05) :53-57
[2]   论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刑事法治问题 [J].
高铭暄 ;
陈冉 .
中国法学, 2012, (02) :54-66
[3]   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事政策 [J].
储槐植 ;
李莎莎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41 (02) :81-84
[4]   经济犯罪防控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J].
龙宗智 .
法学杂志, 2006, (04) :4-7
[5]   严而不厉:为刑法修订设计政策思想 [J].
储槐植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06) :101-109+94
[6]  
刑法评论.[M].赵秉志; 主编.法律出版社.2008,
[7]  
刑事政策学.[M].卢建平;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8]  
中国刑事政策研究.[M].谢望原;卢建平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  
中国民主政治法律化探究.[M].朱维究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