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南东部的印支运动

被引:12
作者
郭福祥
机构
[1] 桂林工学院隐伏矿床预测研究所
关键词
褶皱作用; 造山运动; 印支运动; 地台盖层; 华南东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1,P54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认为印支运动导致南华地台盖层和右江盆地构造层全面褶皱的主张是不恰当的。包括艮口-安源运动在内的中晚三叠世之间的印支运动的褶皱作用十分轻微,远未能引起地台盖层全面褶皱。地台盖层、右江盆地层与上三叠—中侏罗统构造层类同步褶皱。地台盖层褶皱时代相当近晚。认为闽西推覆体主要形成时期是早三叠世末至中侏罗世的主张是不可信的,因为这些推覆体主要形成于中侏罗世以后。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闽西地区逆冲推覆构造格局及其演化 [J].
陈爱根 ;
吴正文 .
中国区域地质, 1996, (04) :49-57
[2]   初论福建推覆构造 [J].
关玉祥 ;
黄耀明 ;
陶建华 .
福建地质, 1989, (01) :14-34
[3]   闽西南地区东部逆冲推覆构造及其形成机制 [J].
陶建华 .
福建地质, 1987, (04) :249-270
[4]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J]. 许靖华,孙枢,李继亮.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10)
[5]   福建大坑煤田地层层序问题的商榷 [J].
曹宝森 ;
梁诗经 ;
张小勤 ;
马爱双 .
福建地质, 1987, (02) :143-149
[6]   印支运动及其在中国大地构造演化中的意义 [J].
任纪舜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4, (02) :31-44
[7]   亚洲非海相白垩系的三分性及其类三角蚌类的分带 [J].
郭福祥 .
地质学报, 1982, (04) :324-333+385
[8]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J].
黄汲清 ;
任纪舜 ;
姜春发 ;
张之孟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1977, (02) :117-135
[9]   中国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初步总结 [J].
黄汲清 .
地质学报, 1960, (01) :1-31+135
[10]  
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M]. 地质出版社 , 黄汲清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