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冻雨时空分布及温湿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66
作者
欧建军 [1 ,2 ]
周毓荃 [3 ]
杨棋 [2 ]
潘留杰 [4 ]
机构
[1] 不详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3] 不详
[4] 上海海洋气象台
[5]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6] 陕西省气象台
[7] 不详
关键词
冻雨; 探空; 冰相机制; 暖雨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3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008年1月-2010年4月全国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和探空资料,根据地面观测冻雨记录,分析了我国冻雨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依据冻雨发生时探空分析的云顶同暖层(>0℃)相对位置等结构配置,初步研究了冻雨温湿结构特征和形成的物理机制类型。结果表明,我国冻雨一般从11月开始,到来年3月结束,以1月居多(占72%);冻雨多发生在长江以南区域,占总数的90%以上;我国冻雨发生主要以暖雨机制为主,占总数的73%,而冰相机制冻雨仅有27%;以暖雨机制产生的冻雨,云顶普遍不高(低于3km),而冰相机制冻雨云顶相对较高(可达9km);出现冻雨时,地面温度(百叶箱温度)均低于0℃,冰相机制冻雨的暖层厚度基本在1km以上,暖层最高温度平均在3℃以上;我国北方(30°N以北的地区)发生冻雨的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冰相机制,南方(30°N以南的地区)冻雨两种机制都存在,受地形影响,一般在海拔高的地区暖雨机制比冰相机制多。
引用
收藏
页码:692 / 69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利用探空数据分析云垂直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J].
周毓荃 ;
欧建军 .
气象, 2010, 36 (11) :50-58
[2]   地形对2008年初湖南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分析 [J].
徐辉 ;
金荣花 .
高原气象, 2010, 29 (04) :957-967
[3]   地形对2008年初中国南方持续性冰冻灾害分布影响的数值模拟 [J].
曾明剑 ;
陆维松 ;
梁信忠 ;
王文兰 ;
周嘉陵 .
高原气象, 2009, (06) :1376-1387
[4]   2008年初我国南方冻雨雪天气环流及垂直结构分析 [J].
李登文 ;
乔琪 ;
魏涛 .
高原气象, 2009, (05) :1140-1148
[5]   贵州冻雨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J].
严小冬 ;
吴战平 ;
古书鸿 .
高原气象, 2009, 28 (03) :694-701
[6]   2008年河南持续低温、冻雨和暴雪成因 [J].
吴蓁 ;
赵培娟 ;
苏爱芳 ;
王蕊 ;
范学峰 ;
徐文明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 32 (01) :9-15
[7]   2008年初罕见的浙西南冻雨(雨凇)灾害分析 [J].
潘娅英 ;
柳岳清 ;
王亚云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4) :1731-1733
[8]   红河州2008年两次冻雨天气特征分析 [J].
周秀美 ;
兰兰 ;
黄进云 ;
白波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 20(S1) (S1) :81-83+88
[9]   云南东部冻雨的成因分析 [J].
王志云 ;
鲁亚斌 ;
牛法宝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0 (S2) :324-328
[10]   冻雨形成的天气条件分析 [J].
赵培娟 ;
邵宇翔 ;
李周 ;
高媛媛 .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 31 (04) :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