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夏季PM2.5中多环芳烃来源解析

被引:10
作者
郭琳 [1 ]
何宗健 [2 ]
尹丽 [1 ]
机构
[1] 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南昌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关键词
多环芳烃; PM2.5; 因子分析法; 多元线性回归法; 源解析;
D O I
10.15985/j.cnki.1001-3865.2010.11.015
中图分类号
X132 [环境分析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在南昌市设立了5个不同功能区采样点,分别为居民区、工业区、商业区、交通干线区以及郊区,于2008年夏季进行PM2.5采样,对样品进行测定和分析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判断PM2.5中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污染源,再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确定各主要污染源对PAHs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南昌市夏季PM2.5中PAHs的主要污染源为车辆排放源、高温加热源、燃煤污染源,它们对PAHs的贡献率分别为37.9%、28.2%和22.0%;要控制南昌市夏季PM2.5中的PAHs,主要是要对机动车尾气排放量进行控制,并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典型污染源排放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研究.[D].陈晓英.南京理工大学.2005, 07
[2]   平顶山市大气PM10、PM2.5污染调查 [J].
刘章现 ;
袁英贤 ;
张江石 ;
王国贞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7, (02) :26-29
[3]   多环芳烃的危害与防治 [J].
岳敏 ;
谷学新 ;
邹洪 ;
朱若华 ;
苏文斌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40-44+31
[4]   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监测研究进展 [J].
宋艳涛 ;
王正萍 ;
王厚俊 ;
王乃岩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1, (04) :21-24
[5]   大港地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分布及污染源识别的研究 [J].
朱坦 ;
孙韧 ;
张林 ;
江理明 .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04) :2-5
[6]   受体模型在大气颗粒物源解析中的应用和进展 [J].
戴树桂,朱坦,白志鹏 .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04) :25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