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的学生评价与影响因素

被引:33
作者
杨帆
李朝阳
许庆豫
机构
[1]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学生参与理论; 高校学生社团; 学生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5.5 [];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基于学生参与社团的程度构建评价社团的标准,确定了高校学生社团评价的团队合作、职能分工、发展前景、影响力的四因素结构。通过编制高校学生社团评价问卷,发现高校学生社团的学生评价受学校类型、社团类型、社团组织结构、社团领导风格的影响。与其他社团或组织合作、配备充足的指导老师、以社会赞助为主要经费来源的社团获得的评价较高;开展活动的频率越高、社员的流失率越低、社团获得荣誉的级别越高,社团相应获得的评价也更高。建构科学的高校学生社团评价标准和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路径应创建矩阵式的组织结构,明确社团的价值定位;合理划分社团类型,保障社团的协同发展;推行社团评比内容的制度化,促进社团发展的良性循环;营造民主的社团氛围,维护学生自身的权利。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高校学生社团功能的问卷调查及量表编制 [J].
李朝阳 .
学术交流, 2013, (12) :199-202
[2]   构建高校社团“文化场”的探索与实践 [J].
陈伟 ;
谢春虎 .
教育与职业, 2010, (18) :33-35
[4]   高校学生社团特点分析与发展对策 [J].
蒋娇龙 .
中华文化论坛, 2009, (S1) :82-84
[5]   基于隐性知识挖掘导向的高校社团组织创新研究 [J].
易开刚 .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06) :38-39
[6]   挑战与回应:大学学生组织的重构 [J].
宣勇 .
教育研究, 2006, (04) :33-37
[7]   大学生社团开放性建设初探 [J].
李朝阳 .
江苏高教, 2003, (03) :107-109
[8]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基础及职能 [J].
于伟 ;
韩丽颖 .
比较教育研究, 2003, (04) :14-18
[9]   中国香港地区与内地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之比较 [J].
王宝森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1) :70-72
[10]  
RETHINKING STUDENT RETENTION IN COMMUNITY COLLEGES[J] . Linda Wild,Larry Ebbers.Community College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 200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