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Grichuk方法重建山西张村晚上新世古温度

被引:3
作者
秦锋 [1 ,2 ]
SSyabryaj [3 ]
李晓花 [4 ]
姚轶 [1 ]
锋杨健 [1 ]
李金锋 [1 ,2 ]
王宇飞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地质科学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Grichuk法(Method of Grichuk and his coauthors,简称MG); 古气候重建; 晚上新世; 山西张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介绍了前苏联Grichuk教授及其合作者提出的古气候定量重建方法——Grichuk法,并运用该方法重建了山西张村晚上新世的温度参数,反映当时气候(年均温8.7~18.3℃,最冷月均温-3.0~9.5℃)远比今天(年均温8.8℃,最冷月均温-6.8℃)更温暖。同时,对同一套孢粉数据,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数据对比显示运用Grichuk法与共存分析法估算的古温度参数范围相近,但Grichuk法估算的古温度参数范围要比共存分析法的结果更宽些,其差别产生的原因可能与二者操作方法相异及参考的最近现存亲缘类群分布范围不同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36 / 6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年际和年代际气候变化的全球时空特征比较 [J].
杨修群 ;
郭燕娟 ;
徐桂玉 ;
任雪娟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308-317
[2]   榆社盆地新第三纪晚期的Gazella羚羊 [J].
陈冠芳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7, (04) :233-249
[3]   记山西榆社晚新生代鹿科化石两新种 [J].
董为 ;
叶捷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6, (02) :135-144+171
[4]   记山西榆社后垴的晚中新世鹿科化石 [J].
董为 ;
胡长康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4, (03) :209-223
[5]   记山西榆社上新世鼩鼱科两新种 [J].
劳伦斯·J·弗林 ;
吴文裕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4, (02) :73-80
[6]   山西榆社上新世的貉(食肉目,犬科)化石兼论中国的貉化石 [J].
理·戴福德 ;
邱占祥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1, (03) :176-178
[7]   山西榆社上新世山羊类一新属 [J].
陈冠芳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1, (03) :230-236
[8]   山西榆社狐化石一新种 [J].
邱占祥 ;
理·戴福德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90, (04) :245-252+325
[9]   山西榆社盆地上新世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J].
曹家欣 ;
崔海亭 .
地质科学, 1989, (04) :369-375+405
[10]  
The coexistence approach — a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reconstructions of Tertiary terrestrial palaeoclimate data using plant fossils[J] . Volker Mosbrugger,Torsten Utescher.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 199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