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方言岛的形成和消亡——以吴徽语区为例

被引:26
作者
曹志耘
机构
[1]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汉语方言; 吴徽语; 方言岛; 语言消亡; 移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73 [吴语(江浙话)];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在对吴徽语区内的方言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讨论方言岛的形成和消亡问题。文章指出方言岛的形成有三种方式:填水成岛、蓄水成岛、隆起成岛,并讨论了移民与方言岛形成的关系。论文考察了方言岛的生态环境,发现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区内方言悬殊的地区是适于方言岛生存的土壤,最后指出方言岛的消亡有两种方式:渐变式消亡(“融岛”)和突变式消亡(“淹岛”,即语言转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景宁畲族自治县志.[M].景宁畲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柳意城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2]  
汉语方言学导论.[M].游汝杰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3]  
常山县志.[M].常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周鸿富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4]  
处州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D].王文胜.北京语言大学.2004, 04
[5]   浙江金华珊瑚客家话音系 [J].
曹志耘 .
方言, 2004, (03) :200-211
[6]  
关于濒危汉语方言问题.[J].曹志耘!100083.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 01
[7]   浙江的九姓渔民 [J].
曹志耘 .
中国文化研究, 1997, (03) :76-83